红色景点 | 厦门革命遗址:玉屏书院里的革命据点旧址
2021-04-2316:12:33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党史征研处

叶飞、方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从这里踏上革命道路。前身为玉屏书院的福建省立十三中,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公园南路37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地下党、团员为中坚的学生运动在这里蓬勃开展。解放战争时期,校内有60多位中共地下党员以各种形式进行革命活动,为迎接厦门解放作出积极贡献。

1631261638452341.jpg

玉屏书院,建于乾隆十六年;1906年改为厦门中学堂;1917年改为省办的福建省立十三中学;1929年改为福建省立厦门中学。抗战期间学校停办,抗战胜利后复办,校名不变。这个有悠久革命历史的学校在厦门解放后一分为二,一为厦门第一中学,一为厦门第五中学。厦门一中另建校舍,五中也已迁走。现在的实验小学玉屏校区校址,就是当年省立十三中或省立厦中所在地,在玉屏巷内。

1927年4月9日,厦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事变,白色恐怖一时笼罩。不少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被捕,厦门港中山中学被强行封闭。叶飞(原名叶启亨)和哥哥叶启存在悲愤中转学到省立第十三中学。1928年,叶飞虚岁15岁,厦门团市委书记叶炎煌介绍他加入了共青团。不久,十三中建立起团支部,叶飞任支部书记,发展了叶启存和同学郭礽疆入团。这年冬天,叶飞与兄长叶启存满怀革命热情,走上了职业革命道路。转入地下工作后,兄弟俩参加了团省委开办的积极分子训练班。训练班主要讲授秘密工作的纪律及具体的活动方法,也讲授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929年春,叶飞担任改组后的厦门团区委书记。不久,在福建省第二次团代会上,叶飞当选为团省委委员、团省委宣传部长。1930年7月,叶飞在厦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由于叶飞出生在菲律宾,拥有菲律宾国籍,叶飞的父母费尽周折,终使菲律宾当局同意出面要求引渡。1931年底,叶飞刑满出狱,这时他的母亲已经到达香港准备来接儿子。叶飞克制住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给母亲发了一封电报,说自己要到日本留学去了,请母亲放心回菲,又重新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叶飞出狱后,调任福州团中心市委书记。由于地下工作的纪律,叶飞从此和叶启存失去了联系。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知道,哥哥叶启存曾担任南安县委宣传部长,参加了安(溪)南(安)永(春)游击区红色游击队,1935年被捕后在家乡壮烈牺牲。1932年,叶飞在福州由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蔡协民作为转党介绍人,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32年8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叶飞以市委特派员身份,赴闽东巡视工作,并参加福安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创建闽东苏区。由此,叶飞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

方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十三中学。1928年下半年,叶飞在省立第十三中学建立了团支部。1930年1月,方毅在校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列主义的熏陶坚定了方毅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革命斗争的磨炼造就了方毅的革命意志和胆魄。在厦门从事革命活动期间,方毅曾任厦门共青团支部书记、区委书记、中心区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等职。他足智多谋,敢于斗争,领导着一群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战斗在厦门的大街小巷。为了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地下团组织团员和进步青年到处刷标语、发传单、搞集会。市内一些楼房的制高点,如开明戏院、新世纪,都是共青团员们散发传单的好地方。在白色恐怖下,方毅把厦门地下团划分成十几个小组,每组3人。不但组与组之间有分工,小组内部也有分工,从而使厦门地下团组织成为一个党领导下的组织严密、分工协作、威震敌胆的革命组织。1934年间,作为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特派员的方毅,曾多次深入福建的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游击区,传达中央的指示,组织和发动安南永德边区人民和红军游击队,粉碎敌人的多次“围剿”和封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发展革命力量,坚持南方游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8月,省立厦门中学复办。1948年7月以后,“城工部”地下党开始在省立厦中发展党员并成立党支部,先后发展了23名党员。“闽西南”地下党也派党员到省立厦中开展革命活动,在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同时,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闽中”地下党也派党员进入省立厦中,在师生中发展党员,建立了教师党小组和学生支部。在解放战争时期,校内有60多位中共党员以各种形式进行革命活动。省立厦中党组织还在其他学校发展了党员,成为当年厦门中等学校重要革命据点之一。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需要,省立厦中地下党团员和革命群众,分期分批奔赴闽南乌山或闽中游击区去,其中有好几位是教师。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