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文化遗产
同安炮楼
2015-04-2010:05:00来源:

 

东岭炮楼、半岭炮楼和御史岭炮楼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1938年厦门沦陷,为抵御日军向内地进犯,国民党军队在厦门通往安溪的主要通道上设置了多道军事关卡,这三处炮楼便是当年国民党军队驻守的重要关卡。

同安炮楼

位于同安汀溪的3处民国时期炮楼军事设施分别为东岭炮楼、半岭炮楼和御史岭炮楼,当地俗称第一炮楼、第二炮楼和第三炮楼。3处炮楼分布在同安汀溪至安溪龙门之间蜿蜒起伏的山路(原为省道205线)旁险要的山坡上,居高临下,扼控着整条公路,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炮楼是在20世纪30年代公路开辟后修筑起来的。第一炮楼和第二炮楼相隔10公里左右,第二炮楼和第三炮楼的距离在10公里以内,站在炮楼上可以看到整个厦门东海域,连厦门岛都看得非常清楚。

炮楼最初的任务是保护同安通往安溪的公路,因为这条公路是同安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路上治安比较乱,护路队需驻扎在炮楼内,防止土匪抢劫。19385月厦门岛沦陷后,为抵御日军大举进攻厦门内陆和后方,扼制日军机械化部队和运输重型武器,防止日军对沿海地区主要公路实施监视、控制及对道路实施破坏,国民党政府在同安通往后方安溪南部、南安西部的最主要道路上设置了多道军事关卡,3座炮楼便成了当时国民党军队驻守的重要关卡。抗战胜利后,炮楼又成为护路设施。

东岭炮楼位于汀溪镇半岭村大丘田西北25公里的东岭近山巅密林处,海拔684米,这里是同安进入安溪通道的最高关隘。东岭炮楼呈长方形,钢筋水泥建筑,内有两层,每层面积大约100平方米,楼层之间的楼板开有方形天窗。当时,人们通过天窗架设了活动小木梯作为上下楼之用,一旦遭遇侵袭可将木梯撤去,退守二楼进行防御。此外,炮楼正面两边及侧面墙体设有直排窗棂的瞭望窗,四周墙体密布着成排的内大外小的方斗形枪眼,枪眼旁的墙体上还留有当年架设枪械的黑色痕迹。

位于汀溪镇半岭自然村南300米东岭半山腰处的半岭炮楼,外形、建筑材料与东岭炮楼大致相同。炮楼周边虽早已是杂草丛生,但依旧可以看到炮楼四周墙体枪眼密布,阳台设有朝对下方的射击孔。与东岭炮楼不同的是,在半岭炮楼的楼顶还建有一座岗哨亭。

整体构造与半岭炮楼类似的御史岭炮楼,位于汀溪镇古坑村御史岭隘口西坡山腰,炮楼地处穿山公路峡谷旁的山坡上,面朝公路,扼制着进山道路的咽喉,是守卫着同安进入安溪后方内地公路的第一道关隘。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