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理论视野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2020-08-1017:34:15来源:

  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是由党员的先进性构成和维系的,具有先进属性的党,必然要求其党员也具有先进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历程表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始终是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中心环节和根本途径。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使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员社会成分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党员社会成分的结构性变化,与党员队伍先进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立不久就发生而且至今仍在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大批小资产者破产后成为无产者的一员,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加入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日益壮大的工人政党,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增多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一“不可避免”的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持有特殊的警觉。他们在谈到吸收非无产阶级出身的人入党问题时强调,首先“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恩格斯还分析说:“党不断加强的、不可控制的向广度扩展,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即新党员比从前入党的人难于消化。大城市的工人,即最有见识和最有觉悟的工人,已经同我们站在一起。现在加入的不是小城市或农业地区的工人,就是大学生、店员等等;或者是与破产斗争的小资产者和农村手工业者,这些人还占有小块土地或承租小块土地,而且现在还有真正的小农。……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人越出对我们的党来说根本不许可的界限……”。恩格斯所说的“对我们的党来说根本不许可的界限”就是党的性质的界限,亦即先进性的界限,他所说的“新党员比从前入党的人难于消化”,就是指非工人成分的党员难于达到先进性标准、容易逾越“根本不许可的界限”。这就是早期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面临的、党员成分构成变化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这一矛盾,而且初步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想雏形,即要从思想上建党,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党员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党要建立党自己的“新的纲领”并将其视为“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必须防止一部“极其糟糕的、会使党精神堕落的纲领”。“……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这是绝对的界限”。换成今天的话说,即党员社会成分的变化,必须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前提,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是“绝对的界限”。

十月革命后,苏共(布)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即由“在野党(革命政党)”变为执政党。执政党也就是加入之后可以掌握权力的党,有鉴于此,各种投机分子开始算计、开始窥伺、开始向苏共(布)内部挺进。由于“执政党的引诱力”,甚至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崩得分子等都声称要加入苏共(布)。由此,苏共的党员人数剧增,党的社会成分变得复杂起来。到1920年底,苏共(布)党员人数已有50多万(1919年初,党员人数只有30多万),其中工人不到半数,农民约占四分之一,其余的是手工业者、职员和其他非无产者。由于一些非无产者加入党的队伍,在他们的思想影响下,党内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这种情况使列宁深为担心,他说“这里存在着很现实的危险”。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当年苏共(布)采用的就是列宁“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第一,苏共(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着力形成巩固的思想统一,“用党的纲领来巩固思想一致,排除意见分歧和思想混乱”;第二,苏共(布)坚持向党员灌输科学社会主义。列宁认为党员的工人阶级意识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有赖于苏共(布)的自觉灌输,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党员,培养党员的工人阶级意识,消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党员的影响;第三,苏共(布)一再强调党员要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划清界限,他们一方面多次采取组织措施,消除不合格党员;另一方面则开展各种类型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包括组织党员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等),借以保持党和党员的纯洁性。列宁关于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对于苏共(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产生了好的效果,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应该与苏共(布)的党员先进性相联系。

“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邓小平1977年7月21日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贯的、思想建党的学说,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全国工人所占党员比例1922年为10.7%,1924年为40%,1926年11月为60%。1927年4月党的五大时,全国党员的构成比例为:工人党员占50.8%,农民党员占17.8%。1928年6月党的六大时,全国党员构成比例为:农民党员占76.6%,工人党员仅占10.9%。古田会议前夕统计,在我军当时的1600名党员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党员占81.2%,而工人成分的党员仅占18.8%。1929年全国工人党员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下降为1.6%。此时,如何保持一个农民成分占大多数的、党员队伍先进性问题,事实上成为我们党生死存亡的一个大问题,而毛泽东同志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学说,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已看到“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全是农民成分的党”。他在1928年写给中央的一个报告中,承认党有变成“农民党”的危险。但是,据陈毅回忆,毛泽东同时又认为,决定党的性质的不仅仅是党员的成分。成分是重要的,但不是绝对的;决定党的性质的,根本上还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纲领。党内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分的人多,这并不可怕,只要坚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教育他们,武装他们,把他们提高到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水平,就能确保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确保党员的先进性。“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指导,其趋向会是错误的”。古田会议着重解决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体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特征的8种错误思想,规定了10项党内教育材料,提出了党内教育的18种方法,事实上是我们党运用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思想,解决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成功尝试。此后,我党多次开展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活动,譬如延安整风运动、1951年至1953年的三年整党整风运动、1957年旨在防止干部特殊化和脱离人民群众的整风运动、1983年底开始的三年整党整风活动,以及世纪之交的“三讲”教育活动和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等。

二、新时期党员队伍的结构性变化,及其伴生的、思想观念上的消极因素,开始挑战党的先进性  

毋庸置疑,我们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吉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我党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好的”和“比较好的”人占85%。

但是另一种较为严峻的现实也不容我们回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队伍中产业工人的比重明显下降(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党员6823.2万人,其中工人党员只有797.2万人,占党员总数的12%),从事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中介服务劳动等各种脑力劳动的党员明显增多,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先进分子(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的党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的党员、个体户及私营企业主中的党员以及中介组织从业人员中的党员等)也在党内异军突起(截至2002年底,其他社会阶层的党员已达370万,占全国党员总数的5.6%)。不同阶层党员的思想观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在这些具有差异性的思想观念中所蕴涵的消极因素,开始挑战党的先进性,或曰挑战党的阶级属性,挑战“对我们的党来说根本不许可的界限”。

1.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往上爬”

不久前,四川省党建研究会的一次调查显示,迅速晋升(即当官)成为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与迅速晋升相比,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有19%的县处级党员干部认为迅速晋升等同于“实现个人价值”,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种“往上爬”的价值取向,导致“相当多的(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并不感兴趣,却把心思花在上级领导关注什么上。‘上面说的做错了也对,下面干的做对了也错’。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认为,现在形势变化很快,跟随形势不要紧,跟紧领导最重要”。有33.3%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党员)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把主要精力花在应酬上,有34.36%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整天在研究上级领导追求关注什么、想要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引起领导重视,应该提出什么口号才能引起领导注意。因为“重视”和“注意”的结果可能会带来迅速晋升,此可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2.在部分产业工人党员中出现了先进性弱化的趋势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产业工人失业和下岗的现象迅速增加,加之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一些产业工人党员的阶级意识开始弱化了。党的利益、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在生活拮据、囊中羞涩的部分产业工人党员头脑中逐渐模糊,清晰而又突出的是他们自己的生计。中组部党建研究所的调查显示,除了阶级意识弱化外,由于现代企业突出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也相应造成部分(党员)职工的阶级使命感、责任感弱化。实行市场化的劳动分配制度,使部分(党员)职工对某一个企业或企业党群组织的依赖减弱,相应带来部分产业工人(党员)集体意识的弱化。这三种弱化现象,从本质上讲,是(党员)工人阶级属性、即先进性的弱化。

3.部分农民工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并逐渐从党的政治生活中淡出

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农民工中的党组织比较少,“不少地方也只是对党员情况进行一下简单登记,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笔者询问过几位在菜市场卖菜的农民工党员如何过组织生活,他们都说“几年没开什么会了”,许多农民工党员干脆不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以免啰嗦”,他们说。

部分农民工党员讲,现在他们“只想着干活挣钱,别的顾不上了”,“只要能挣钱,不管党和团”。许多农民工党员讲,他们没机会读书、看报,理论学习就更谈不上了,感情也与党渐行渐远;在就业压力下,很多农民工党员在党的先进性要求方面,选择自卑和沉默。他们先是从组织上淡出党的政治生活、远离是是非非,继而在心理上也从自己的党员身份淡出了。“一些专家估计,目前农村外出打工的党员可能占到农村党员总数的10%~15%,或者更高。如果按最低比例10%估算,全国2760万农村党员中,大约有270万外出务工”。农民工党员也是我们党员队伍中最基本的依靠力量,他们的先进性状况同样攸关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不应小视。

4.在部分党员私营企业主的“两重性”中,其负面因素在损害着党的形象

毫无疑问,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既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也不会带来什么风险。相反,这一做法对于新时期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深远意义。2004年,全国发展党员241万名,其中“其他社会阶层”的党员就有1.1万名(含私营企业主894名)。据有关方面的抽样统计,在私营企业主中,党员所占比例1993年为13.1%、1995年为17.1%、2002年为29.9%,2007年为32.2%,2008年为33.5%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党员多数来源于农民、职工、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他们具有不应回避的两重性特征,即“一方面,他们有劳动的一面;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占有的生产资料获得企业利润,取得不同程度的非劳动收入”。据中共宁波市委党校课题组调查得出的结论:“党员业主的‘两重性’现象比较明显,既依法经营又时有违法投机钻营行为。有时为获丰厚利润而不惜违法违规经营,或制假贩假,或行贿,偷逃税款。既勤奋工作又生活上放纵,在工作之余追求生活上的奢侈和腐化,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有的表面上发挥民主作风实际却专横独断……置党组织、工会于不顾,个人说了算”。

5.部分知识分子党员的思想认识中有迷失倾向

知识分子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观念比较新、认识比较前卫、对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也处于先锋状态,这是知识分子党员观念上的优势。但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力渗透,又常常首先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党员的思想上产生回应(消极影响)。譬如信息全球化的结果,就一方面首先拓展了党员知识分子的思想视野,另一方面又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迷失了原有的价值尺度和价值取向。而今的信息传播已进入瞬间化和全球化时代,“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的、极度活跃的、剥夺睡眠机会、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各国政府对本国的影响力将减弱”。事实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趋势,也使我们对党员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或者说,这种影响受到了较强的干扰。

北京市1999年的调查显示,有些知识分子(包括一些党员知识分子)否认“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的性质,甚至有人提出“党应当是有产知识者的先锋队”;在有的科研单位、国有企业、高教系统从业的知识分子(包括一些党员知识分子)对彻底实行普选、推行“两院制”、“三权分立”的支持率竟高达33.3%,甚至有人否定党的领导,认为一党执政“不合乎世界民主潮流”。显而易见,部分党员知识分子思想迷失的问题既是现实的,又是亟待解决的。

三、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中心环节和根本途径 

“古田会议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建设,这个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胡锦涛语)

笔者前述五个层面的思想问题(事实上不止这五个层面),给新时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带来了挑战,它们既是现实的,也是严峻的,它们已逾越了“对我们党来说根本不许可的界限”。产生或曰导致这五个层面思想问题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当然也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配套措施。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告诉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是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既是解决过去思想问题的中心环节和根本途径,也是解决现在、乃至今后思想问题的中心环节和根本途径,我们必须把党建的着重点放在思想建党上,这是党建的基础。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应首先着重于理论学习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先锋队的行列”(江泽民语)。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能否学习、理解乃至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有了思想认识的提高,我们的党员才会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不会把“偏见”带进党内,进而解决各类思想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要求非无产阶级人士入党时,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偏见带进党内。列宁则明确反对“自发论”,提倡“灌输论”。所谓“灌输”就是教育,让党员“自发”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天方夜谭。

各级党组织目前在理论学习上的弱势在于:第一,学习的时间太短且次数太少,这种学习态势事实上使部分党员的理论素养处于“乏氧”状态,而长时间“乏氧”的结果必然导致窒息或死亡;第二,学习内容的层次太少。来自不同阶层党员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们用同一种程度的理论去教育具有不同接受能力、来自不同阶层的党员,其结果必然不合大多数党员的“胃口”,而不合“胃口”的东西也就消化不了。

2.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着重于理想信念教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着重于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改造和克服来自不同阶层党员的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所有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灵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的党员才会在复杂局势下勇往直前、在逆境中不悲观失望、在各种诱惑面前洁身自好。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支柱,支柱一倒,其他皆无。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太少、太空、太远。“少”是指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太少,比如媒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就太少,“主旋律”在非重大纪念活动时间段常常退位为“次旋律”,而“戏说”皇帝的东西却占“山”为“王”,殊不知理想信念教育靠“戏说”是不会奏效的;“空”是指许多理想信念教育的东西抽象、空洞,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所谓“远”就是不注意宣传身边的典型,喜欢把典型神化、完美化,让人感觉可敬而不可及,宣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着重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着重于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借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只有“吃透”(理解)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只有熟悉了党的基本历史和基本知识,我们的党员才会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目前,我们仍有一个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太少的问题。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岁以下党员为1529.7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22%。这部分党员的党史知识和革命史知识比较贫乏,而党史和革命史知识的贫乏,对于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不容置疑的妨碍作用。

4.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最有效途径是好制度和好机制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当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但最有力、最可靠的是好制度和好机制,是使党员长期受教育的严密制度和长效机制。应考虑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组织适应党员思想认识、文化水平、群体或阶层特点等实际情况的教育活动。应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把各系统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传统规范化、制度化。应设法健全学习体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和落实有关党员学习的考核机制和激励与惩处机制,通过严密的学习制度和有效的学习机制,保证党员教育的持续、不间断和富有成效。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