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两年徘徊时期厦门市的经济建设
2020-08-1216:18:27来源: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至此结束,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粉碎“四人帮”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两年中,厦门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但是,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在恢复和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盲目冒进,急于求成的问题,加剧了早已存在的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失调,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在这两年中,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冒进错误具体表现在农业、工业、财贸、基本建设等各行各业中。

一、经济建设的成就

1976年前10个月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干扰,生产遇到了一定的困难,1976年10月以后,“四人帮”及其在厦帮派体系被逐步清除,厦门的各项经济建设也逐步得以恢复,11~12月增长速度较快。到1976年底,全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7572.69万元,比1975年增长9.47%;冶金、电力、化学、机械、建材、食品、纺织工业等均有所增长,主要产品产量除感光胶片有所下降外,其他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1976年商品购进总值24550万元,销售总值2037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495.4万元。

(一)1977年的经济建设

1977年,厦门市各个生产部门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深入进行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和“一批两打”运动,清查了“四人帮”在厦门的帮派体系,使广大干部职工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广大干部群众战胜了自然灾害,克服了许多困难,推动国民经济各项工作延续了1976年后两个月快速增长的势头,至年底,全市的农业、工业、财贸、基本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获得较大发展。

1.农业

1977年2月4日,厦门市计划委员会下达1977年农、林、水产生产计划通知。《通知》要求,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在1977年突破粮食亩产1100斤的大关,努力做到厦门市糯米自给,同时也要把林牧副渔的生产搞上去。要千方百计努力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生猪年底存栏数40万头,家禽115万只,水产60万担的计划任务。经济作物要按计划种足面积,提高单产,努力提高自给水平。

为了完成市计划委员会下达的任务,广大农村群众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干劲十足地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治水、增肥、改土为中心,大搞土地平整;实行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同时进行种子革命,大力扩种杂交水稻。至1977年底农林牧副渔业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1977年厦门市粮油生产,由于受严重干旱影响,春夏两季减产,下半年广大社员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以秋补夏”的群众运动,采取扩种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等有力措施,获得秋季好收成。1977年厦门市在粮食播种面积比1976年减少4.55万亩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完成4.43亿斤,为年度计划的105.47%,比历史上最高的1976年增产1000万斤,增幅2.31%。其中国营和集体粮食产量为4.34亿斤,社员和其他为927万斤,分别比1976年增产966万斤和34万斤。油料作物播种17.14万亩,比1976年扩大6100亩,年终总产量为3925万斤,完成年计划的92%。各级党委加强对粮食征购工作的领导,广大社员踊跃缴纳公粮、多卖余粮,截止12月底,粮食入库6593万斤,完成省定任务6207万斤的107.3%;花生入库1717万斤,只完成任务2243万斤的76.5%。入库的粮食质量比往年好,基本上没有等外粮,社员生活安排也比较落实,全年平均口粮仍保持在500斤左右的水平。城乡粮食统销工作经过整顿也取得一定成效。4~12月份,城乡粮食销售14280万斤,比1976年同期增加158万斤;油脂销售575万斤,占计划561万斤的102.5%,比1976年同期增加107万斤。1977年经济作物也都比1976有所增产,糖蔗总产量324.92万担,比1976年增产42.49万担,亩产也由1976年的5840斤提高到6680斤;烟叶种植面积比1976年多1073亩达到4541亩,总产量10951担,比1976增产5.42%。

1977年粮油进出口总量19400万斤,完成调拨计划的99.5%,接转进口小麦船10艘53300万斤,创开港以来最高记录,比1976年5340万斤增长10倍。全年粮食基本建设总投资为148万元,面积11879平方米,新增粮食库容2600万斤。全年粮食商业企业亏损总额40.66万元,完成省下达计划86万元的47.30%,比1976年少亏154.59万元。费用总额692.67万元,为省下达计划的105.27%,比1976年增加216.15万元(主要是进口小麦比1976年增加21.22万吨,多开支费用262.26万元)。

畜牧业生产情况,大牲畜年底实有数达4.98万头,维持1976年水平;生猪全年饲养数56.38万头,比1976年增加7500头。水产品总产量达56万担,为年计划的101.82%,比1976年同期增产23.48%。

林业工作在1977年由于干旱虽未完成市计划委员会下达的任务,但也取得很大成绩。在春旱严重,给造林植树造成很大困难的情况下,林业局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加强部署领导,趁几个雨天大打造林突击战,完成造林33860亩,并为1977年植树造林完成高标准整地7760亩。由于严重旱情的影响,到年终造林完成计划数40000亩的90%,育苗任务400亩的98%,四旁植树和播种都超额完成,汀溪、薪炭、坂头和祥溪四个林场在其中起了示范作用。木材综合加工,省局下达生产纤维板500吨,提前一个月完成650.836吨,比1976年增长155.6%。加工板材12000立方米,提前两天超额完成年计划0.2%。木材制品总产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总产值达914462元,比1976年增长52.1%,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2.工业

1977年工业生产计划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计划全市工业总产值为57000万元。实际执行结果是:工业总产值完成59455.47万元,为年计划的104.31%,比1976年增长8.32%(增加4564.46万元),为厦门市历史最好水平;在79种主要计划工业产品中,产量完成年度计划的有41种,占51.9%;同1976年可比的76种产品中,产量累计比同期增长的有47种,占61.8%。

其中1977年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40098.9万元,比计划增长4.3%,比1976年37021.7万元增长8.3%。工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0.1%,节约22.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398元,比1976年11942元增长3.82%;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83.3万元,比1976年减少211.4万元,下降6.4%;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创造产值211.92元,比1976年的218.85元下降3.15%。下降的原因,主观上是由于“四人帮”的余毒仍未完全肃清,表现在企业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客观上则还有电力供应不足(正常生产需用电3.5万千瓦,一般只供应2万千瓦且质量低,轻工局统计平均停产2个月,少产工业产值4138万元,减少利润414万元),主要原料缺口较大等问题。

1977年国务院69号文件下达后,在厦门市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厦门市扭亏增盈领导小组,并于9月14日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各厂经过反复分析,从内外两方面找原因,提出了实现扭亏增盈的具体指标和措施。年终厦门市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亏损大大减少,有些企业开始转亏为盈。财政收入全面超额完成省调整后的年度任务,扭转了由于“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连续三年完不成财政收入任务的落后局面。1977年1~9月市属工业企业亏损12户,累计亏损金额370.2万元,平均每月亏损41.13万元。至年末只剩9户,亏损金额398.6万元,第四季度只亏损28.4万元,平均每月亏损9.46万元,比1~9月平均月亏损额下降77%,其中转亏为盈的有电化厂等4个厂。1977年财政收入虽然超额完成任务,但企业利润水平下降,每百元产值,只有7.68元的利润,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增产没有增收。

下面把工业各部门取得成绩分别述之:

重工业局:一年来全系统共召开70多场次会议,广大干部职工通过揭批“四人帮”和开展“三大讲”活动,在全系统中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高潮。同时敢于钻研业务,学习技术,试制新产品7种;在煤电不足,水比较紧张,原材料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广大职工缺电避高峰,暑天战高温,原材料紧张清仓查库,节约挖潜,广辟原材料来源,终于在1977年底完成工业总产值5123.99万元,为市下达的年计划5000万元的102.5%,比1976年的4753.8万元增长7.8%。全系统上半年欠产两个月,9月份以来生产逐步好转,第四季度生产节节上升,10月份产值超历史月产最高水平,11月份产值又提高到762.33万元,12月份再上升到820.64万元,四季度工业总产值等于上半年1751.94万元的126%。在26个生产企业中有绝缘、农械等10个单位完成和超额完成年计划,超额10%以上。44种主要产品中有生铁、叉车、电机等25种完成和超额完成产量任务。1977年全系统上缴国家利润334.3万元,完成年计划308.5万元的110.84%。

化学工业局:粉碎“四人帮”后,化学工业局经过全系统广大职工的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1977年第一季度完成工业产值1948.58万元,有制药、制氧二厂完成季度计划,制氧、橡胶比1976年同期略有提高,有23种主要产品比1976年同期有所增长。但由于“四人帮”及其在厦帮派体系的干扰和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和影响尚未完全肃清,给生产建设带来了煤、电、原材料严重不足等困难,加上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工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全系统仅完成季度计划的77.79%,比1976年同期减产18.67%。基于此,市化学工业局向所属各厂下达了第二季度计划,努力做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但由于水电短缺的影响较严重,至6月底全系统仅完成全年计划的44%,欠产约600万元左右,比1976年下降10%。这样一来下半年任务就比较重,第三季度生产计划比较高,要把上半年欠产补上,力争1~9月要完成年计划的75%。第四季度计划主要是针对薄弱环节,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季度和全年生产计划。系统通过继续揭批“四人帮”及其在厦帮派体系的罪行,激发广大职工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了生产的大好形势,全系统8月份工业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9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64万元,三季度完成3178.64万元,为季度计划2939.37万元的106.67%,首次季产闯过3000万元大关,创造季度历史最好水平。1~9月累计完成7549.62万元,为省市年计划9620万元的78.4%,为1976年同期7060.27万元的106.93%。10月份全局生产继续蒸蒸日上,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52.18万元,比上月增长9.24%,创月产历史最好水平,当月就完成季度计划的37.7%。11月份又创1307.19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提前39天和1个月分别完成省下达的9596万元和市下达的1亿元的全年计划。

全系统1977年完成总产值10852.8万元,分别为省市下达产值计划的113.09%和109.08%,突破了自1974年以来年年都攻1亿关,年年都差几百万的徘徊局面。橡胶厂、制氧厂、二化厂等11个单位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全年产值计划。汽车轮胎、胶鞋、糖精等31种产品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大部分产品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13个全民单位产值实现利润总额1056.22万元,为计划的106.69%。1~4月份成本比1976年提高5.74%(自己发电等原因),从5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到年底平均仅比1976年提高0.41%。每百元产值资金率24.46元(1976年24.65元)。

轻工局:通过揭批“四人帮”,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薄弱环节,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科学管理,克服种种困难,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造了优异成绩。1977年轻工业局主要成果如下:

(1)工业总产值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全系统在停电2个月影响产值4138万元的情况下,完成工业总产值22670万元,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4%,比1976年实际增长6.1%,36个生产企业有91%完成国家计划(其中有12个企业全面或基本全面完成八项经济技术指标)。有80%企业比1976年增长,有61%的企业创历史最好水平。

(2)主要产品产量计划完成较好,并有较大的增长。列入计划的34种产品,有26种超额完成计划,有14种产品创历史水平,有31种产品比1976年增长,合成洗衣粉、灯泡等10种产品又完成了增产计划。其中合成洗衣粉增产1400吨,糖果增产930吨,味精增产20吨,灯泡增产33万只,化纤织物增产50万米。

(3)产品质量改变了“文革”期间不稳定的状况,61种可比产品,达到历史水平的有17种,比1976年提高的有26种。其中合成洗衣粉、味精、灯泡全国评比质量较好。

(4)财政积累有所增加,全年为国家积累6968万元,比1976年增加172万元,增长2.5%。除三家因严重停电和计划内亏损外,所有企业都有盈利。

(5)基本建设加快了速度,财政支出完成705万元,比1976年增长28%;土建完成389万元,比1976年增长80%。感光厂完成投资额比1976年增长86%,照相胶片车间五层主体大楼土建完工,为1978年发展打下了基础。

(6)原料基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工农互相支援,一年来拨款114万元(其中省拨款74万元)帮助同安、郊区的有关社队建设盐场,扩大副业生产,提供有关工厂各种原料71000多担,社队副业收入669.61万元。

(7)为1978年发展生产创造条件。糖厂出色完成300千瓦发电机组的安装任务,为全局1978年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四个厂安装近600千瓦自备电源。

总的来说1977年轻工系统生产经历了下降、持平、增长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份因为榨糖,全系统工业总产值比1976年同期增长13.9%。紧接着由于厦门市清查与“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有牵连的人和事进展慢,盖子没有揭开,大批判不够深入,因此生产上去又下来。2~5月份连续4个月累计总产值比1976年同期下降,至5月份下降6.2%。第二阶段,5月份后,在省委的关怀下,市委加强领导,开展“三大讲”、“讲清楚”活动,形势开始好转,生产回升。6~8月份转降为升,至8月份止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6%。第三阶段,9月以后,清查“四人帮”有重大突破,同时结合开展“一批两打”运动,生产直线上升,屡创新高,至12月底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6.1%。从下降6%到上升6%,差距巨大,体现了揭批“四人帮”进展程度对生产的影响。

3.财贸各项工作

财政金融:1977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2230万元,为年计划11861万元的103.1%,比1976年增长4.8%,财政收入四大项目(企业收入、工商税收、农业税和其他收入)全面超额完成,其中工商税收为历史最好水平,达8997万元,比1976年增长9.2%。城镇储蓄完成6607万元,为省下达增加计划的164.11%,比1976年增加53%。农村存款达1405万元,比1976年增加186万元,为年计划增加额120万元的155%。现金净回笼1770万元,为年计划1400万元的126.4%,比1976年增加625万元,为历史最好水平。信贷收支扩大,全年信贷总收入19419万元,比1976年增加1517万元,信贷总支出32510万元,比1976年增加3348万元,国外私人汇款全年收入2500万美元,比1976年增加241.5万美元,增长10.69%。

供销社:1977年厦门市供销合作社恢复重建,这一年全系统广大职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同时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立足支持工农业生产发展,加强企业管理,使各方面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供销系统1977年商品总购进实际7049万元,比1976年同期增长36.3%,其中商品纯购进实际3099万元,完成年计划111.75%,比1976年同期实际增长15.42%,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185万元,完成年计划112.8%,比1976年同期增长3.94%。商品销售额13754万元,完成年计划10431万元的131.35%,比1976年同期10426万元增加3329万元。实现利润总额756.6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58.81%,比1976年同期增加220.33万元。由于改进了运输工具,提高了装载量,商品流通费用水平为5.59%,比1977年计划下降0.28%,比1976年同期下降0.16%。资金周转为66天,比1976年加速7天。

物资局:1977年全局(不含农机公司)年进货总额3202万元,比原计划超额23%,比1976年增长25%;年销售总额3106万元,比省下达计划2621万元超额19%,比1976年增长12%(其中机电增长35.2%,化建增长34.6%,金属增长55%)。仓储计划超额10.6%,比1976年增长12.3%。运输总吞吐量达68700吨,比1976年增长71.7%。盈利总额33万元,比省计划187900元超额82%,比1976年增长36%。

对外贸易:全年口岸收购调入市级15548.21万元,比1976年增长6.33%,其中轻工、食品增长较大。口岸出口完成5795万美元,为年计划4526.5万美元的128%,比1976年增长24.2%;厦门地区货源收购完成4675万元,为年计划5270万元的88.7%,比1976年下降9.5%。外贸海运进出口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海运出口107520吨,完成年计划119.5%,比1976年增长11.8%;进口337827吨,完成年计划116.5%,比1976年增长27.4%。

4.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

1977年水陆货运量完成326.55万吨,为年计划245.7万吨的132.91%,比1976年增长36.86%;周转量完成8435.35万吨公里,为年计划7117.2万吨公里的118.52%,比1976年增长38.1%。交通工业总产值超额年计划10.03%,比1976年增长13.59%,全局利润总额120.88万元,比上年增长43.46%,全局可比成本降低1.48%,绝大多数单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1977年重点抓了几项重点物资的运输,进口小麦167400吨,煤炭204000吨,化肥等支农物资392000吨。外贸出口的短途运输物资18900吨,各车站疏运的物资36万吨,港内驳运和中北线盐运166600吨。港口装卸全年完成131.44万吨,为年计划98万吨的134.12%,比1976年增长38.1%。基本建设全市1977年完成投资额3458万元,比1976年下降5.7%。

总之,1977年工农业欣欣向荣,商业购销两旺,货币流通基本正常,一个新的国民经济局面正在形成。工业总产值比1976年增长8.32%;农、渔业总产量分别比1976年增长3.5%和21.26%;商业购进增长14.51%,纯销售增长12.31%,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9.82%,货币净回笼增长54.58%。所有这些都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年经济建设成绩的表现。

(二)1978年的经济建设

在1977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在继续深入揭批查“四人帮”及其在厦帮派体系罪行的形势下,厦门市经济建设在1978年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发展,再上了一个新台阶:

1.农业

1978年4月底,春收作物获得丰收,粮食作物总产量达3928万斤,比1977年增产205万斤。全市完成早稻插秧261892亩,超计划1%,比1977年同期扩大30672亩。甘蔗53074亩,超计划4%。在春耕生产中,全市种植杂交水稻35000亩,比1977年同期扩大10倍。厦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战胜了阴雨、低温、病虫害等灾害,夏季粮油作物长势良好。在5、6月份又针对“三类苗”和病虫害问题大搞科学管理,科学施肥,最终获得了夏收的丰收,早稻单产510斤,比1977年增加46斤,总产14700万斤,比1977年增产3400万斤,增长30.8%。夏粮实现了“三超”,即总产超历史早季最高产量,单产超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际收成超估产。至8月底,广大农村干群已经抗旱抢种晚稻29.85万亩,基本完成30万亩的种植任务,其中杂交水稻9.84万亩,占晚稻面积32.9%,比1977年同期扩大6.34万亩。晚地瓜抢种13.5万亩,为计划的90.7%。9、10月份主要抓抗旱和治虫工作,以确保秋季的好收成。至12月12日,秋收已全部完成,晚稻总产达18319万斤,平均亩产618斤。

到1978年底,农业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有:

(1)粮食总产量达4.84亿斤(包括社会产量),完成年计划4.8亿斤的100.83%,比1977年增长9.36%,增产4147万斤。平均年亩产1212斤,比1977年增产60斤。全市符合省粮食增产授奖标准单位共计106个。油料作物,1978年花生总产量4487万斤,比年计划增长16.6%,增产637万斤。甘蔗总产量预计399.16万担,比1977年增长22.8%,增产74.25万担。冬种大小麦156525亩,为计划17.2万亩的91%,比1977年(18.4万亩)减少15%。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78年建成小(Ⅰ)型水库4个、小(Ⅱ)型水库21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1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700亩,排灌机械644台。

(3)林业,1978年全市造林完成33526亩,完成年计划的85.29%,比1977年增长1.32%;育苗571亩,完成计划的95.16%,比1977年增长24.13%;制材14472立方米,为计划的111.32%,比1977年增长20.37%。

(4)畜牧业,1978年全市生猪存栏数和收购数分别达384911头和18.95万头,分别完成年计划的99.74%和96.9%,分别比1977年增长6.4%和1.2%。家禽全年购进17.37万只,完成年计划的82.71%,比1977年增长6.89%;销售17.59万只,完成年计划的103.47%,比1977年增长33.46%。水产品,1978年总产量达666759担,为年计划的111.12%,比1977年增长10.78%。

(5)粮食征购,1978年粮食入库完成6819万斤,超过省下达的征购和加价计划的9.8%,多征611万斤,比1977年增加226万斤。花生入库全年完成1943万斤,为年计划的86.5%,比1977年增加225万斤。省下达粮食扭亏增盈计划116.61万元,实际完成126.77万元,超计划8.2%,实现了扭亏增盈。

2.工业

1978年工业生产计划,要求大搞“挖、革、改”(挖潜、革新、改造),大力开展以优质、高产、低耗、安全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把发展速度作为重要任务。1978年计划工业总产值6.8亿元,力争7亿元,主要工业品比1977年计划增长的幅度为:装载机增长125.8%,农药增长173.4%,纸增长98.7%,发电量增长11.59%,电动机增长11.5%。

1978年4月份工业总产值完成5533万元,为上月的84.19%,由于季节性原料限制等因素,略有减产,但比1977年同月增长43%。5月份完成工业产值6574万元,比上月增长17%,比1977年同月增长53.1%。6月份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6305.96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长27.6%,1~6月份累计完成36338.19万元,为年计划的53.4%,比1977年上半年增加10291万元,增长39.5%,超额完成1978年全年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000万元的计划任务。各系统都实现了“双过半”的要求,且有很大程度增长。7月份由于水电紧张,原料短缺,供产销脱节等原因全市仅完成工业总产值5631万元,比6月份下降10.7%,但比1977年同期增长24%。8月份广大职工积极贯彻国家经委召开的电话会议精神,取得较好成绩,工业总产值完成5700万元,比7月份增长1.2%,比1977年同期增长9.6%。9月份工业战线广大职工热烈响应国家经委的号召,轰轰烈烈开展“质量月”活动,发动群众,找差距,对产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查,9月份工业总产值完成6139.73万元,比8月份增长7.7%,比1977年同期增长15.9%。10月份,积极克服各种困难,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增加生产,工业总产值完成5571.61万元,为9月份的90.75%,为1977年同期的96.54%。11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5922万元,比上月增长6.3%,为1977年同月的91.2%。163个工厂中已有78个厂提前1个月或更多一些时间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71304.08万元(不合格产品未扣除),完成年计划68000万元的105%,比1977年增长19.93%,创历史最好水平。78个工厂提前1个月以上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生产计划。75种计划产品中产量累计完成年计划的有57种,占76%,电炉钢水、玻纤沙等17种产品比年计划超额20%以上。107种产品中质量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的有59种。

1978年纳入市财政的82个工业企业中有74个工业企业增产9766.4万元,轻工增产5948.1万元,重工增产1555.5万元,其余同安县及市属5个系统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14686元,比1977年12350元提高18.92%。工业总成本32773万元,每百元工业总产值支出成本67.79元,比1977年69.14元减少1.35元。盈利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从1977年的6个上升为1978年的橡胶厂、糖厂等13个,对资金积累起到很大作用。但也有15个企业亏损274.6万元,为年扭亏指标213万元的129.5%,比1977年20个企业亏损456.8万元减少182.2万元。1978年工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3.73%。增盈最突出的是橡胶厂,提前32天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年终实现利润478.2万元,居全市第一位,比1977年增加110.2万元。

1978年市县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50.9万元,比1977年2371.2万元增长55.03%。从工业企业看总的情况是:1.扭转了自1972年以来6年资金利润逐年下降的局面;2.7年来第一次产值利润率比上一年回升;3.多年来第一次(比上年)利润增长速度超过了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利润增长55.03%,总产值增长22.3%);利润总额比历史最好水平1973年4182.1万元增加268.8万元,增长6.42%,亏损总额减少30.36%,亦为近年来最好成绩。

工业各部门成绩分别如下:

重工业局:1978年重工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一批两打三整顿”为动力,广泛开展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根据往年年头松年底紧的经验教训,各级党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及早动员,抓紧均衡生产,利用节假日搞好机器维修,最终促使1978年第一季度重工业部门完成总产值792万元,创造了历年来季度生产最好水平。上半年全系统完成工业总产值3013.07万元,为年计划6000万元的50.2%,比1977年同期1748.32万元增长72.3%,实现了时间过半产值过半的计划。至9月份全系统完成工业产值4629.38万元,为年计划的6000万元的77.16%,比1977年同期2917.49万元增长58.7%(其中:机械行业增长65.4%,电子行业增长50.4%,冶金行业增长28%)。绝缘厂、工程厂、半导体一厂等13个单位9个月完成工业总产值的75%。至年底,重工系统企业利润是全市8个系统中唯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轻工业局:1978年第一季度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为上半年“双过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1978年3月28日轻工业局向各直属单位下达了1978年全年和第二季度的生产计划。在执行计划中,广大干部职工坚持抓质量,在好省的基础上求多快,力争实现多快好省的统一,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有计划地增加新品种、新规格。

全局继续深入开展“一批两打三整顿”,落实党的政策,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广泛开展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7512万元,提前20天、超额8.31%完成国家年度计划,净增产值2110万元,比1977年增长28.09%,超过了中央和省要求增长15%的速度。系统34个企业中有纺织厂、电池厂等33个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铁印、甘油、化学纤维等17种产品年产量比1977年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完成9137万元,比1977年增长36%,净增2420万元,其中利润249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8.79%,比1977年增长61.47%,净增950万元。可比成本比计划下降2.6%,为国家增收39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13469元,比1977年同期提高45.8%。基本建设完成436.95万元,为计划的68%,比1977年增长12.7%。

化学工业局:1978年,化工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1435万元,分别提前80天和15天完成省计划和市增产计划。40种主要产品,有31种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37种比1977年稳定提高。61种计划产品中有49种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年利润总额完成1101.1万元,为年计划的122.34%。成本比1977年降低4.17%,降低额达314.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1074元,比1977年提高0.9%。突出的是化肥厂,不但完成艰巨的24000吨年度任务,而且提前40天完成全年1000吨的增产计划。基本化工原材料有很大增长,如化肥厂的氟化钠比1977年增长248.6%,合成氨厂的液氧比1977年增长199%。橡胶厂提前32天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4697.5万元,为省市计划4573万元的102.7%,比1977年增长8.4%,刷新历史最好水平。中药厂提前5个半月完成省下达的380万元年计划,实际完成640.5万元,为年计划的168.78%。

3.财贸工作

1978年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1~4月份财政收入总额5564万元,比1977年同期3460万元增长60.7%,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特点有:收入增长幅度大,执行计划速度快;收入持续上升,支农资金有较大增加。财政上的大好形势,带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积极成果。4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471万元,比上月增长13.4%,比1977年同月增长72%(1977年4月份灯泡厂、纺织厂等厂因缺电影响,生产下降)。财政收入6月份完成1348.6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长39%,1~6月份累计完成8139万元,为省下达收入计划13879万元的58.6%,比1977年上半年收入5275万元增长54.6%,全年增收的任务上半年已超额完成。7月份由于库存增大,部分不适销的商品大量积压,信贷资金周转不灵,欠税欠利增加,财政收入1301.3万元,比6月份减少47万元,但仍比1977年同期增长26%。8月份财政收入1145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长2.6%,比7月份减少156万元。9月份财政收入1140万元,与8月份持平,比1977年同期增长7.4%。10月份开展服务良好月活动,财政收入1123.67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长11.79%,比9月份减少21.23万元。11月份完成1043.63万元,比1977年同期减少406万元,下降28%(原因是当月应缴利润抵还小额贷款106万元,烟厂、电化厂等几个重要税源由于超额完成任务,销售税收减少117万元)。

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总额15450.3万元,为年计划14412万元的107.2%,比1977年增长26.3%,净增3224万元,创厦门市财政收入的历史最好水平。全年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入完成10889万元,超计划2.7%,比1977年增长21%;企业收入完成4362.7万元,超计划20.3%,比1977年增长43.8%。

银行:1978年各项存款22852万元,比1977年增长17.67%;各项贷款39351万元,比1977年增长21.04%,支大于收。主要特点是工业、商业、农业贷款均破历史纪录,其中工业贷款突破1亿元大关,年末余额达到10111万元,比1977年末增加1356万元,增长15.4%。城镇储蓄存款7158万元,超计划22.5%;农村社员储蓄存款641万元,比1977年增加55万元。全市1977年资金净回笼732万元。侨汇收入全年完成2872万美元,为年计划的88.36%,比1977年增长14.88%。建行全年为168个单位基建项目贷款5942万元,为计划的93%。

商业、供销系统:1978年商品纯购进总额完成31520万元,超计划6.2%,比1977年增长13%;商品纯销售完成26588万元,为计划的91.3%,比1977年增长12.2%。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24312万元,比1977年增长7.74%。库存量达13027万元,比1977年增长11.47%。商业部门1978年农副产品采购完成2500万元,超计划18.2%,比1977年增长13.3%,猪、禽、蛋收购增加17%;工业品收购2.51亿元,比1977年增长14.4%,约占厦门市工业总产值37%。

外贸:1978年厦门口岸货物调入计划完成17500万元,超年计划1.9%,比1977年增长12.6%。货物收购完成5436.21万元,超计划1.25%,比1977年增长14.9%,扭转了三年没有完成收购计划的局面。货物出口完成8202.21万美元,超年计划33.5%,比1977年增长41.5%,达历史最好水平。

海关:1978年检验进出口船舶549船次,货物479112吨,比1977年增加1.63%,关税收入完成481万元,比1977年减少100万元。

4.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

1978年4月份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资金)263万元,比上月增长59.5%,比1977年同月增长24%。1~4月累计完成838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长31%。6月份全市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资金)374.49万元,比上月增加84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长55%;1~6月累计完成基建投资1493.09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加440万元,增长42%。上半年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8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29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58.64万元。1978年1~7月份交通运输累计完成货运量173万吨,为年计划的50.94%,为1977年同期的99.97%;完成周转量4972万吨公里,为年计划的54.3%,比1977年同期增长5.57%。7月份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资金)540万元,比6月份增长44.4%,比1977年同期增长75.6%。8月份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资金)340.69万元,比上月减少200万元,下降37%,比1977年同期增加49万元。9月份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资金)803万元,比上月增加462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加509万元,增长73%。10月份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资金)708万元,比上月减少94万元,比1977年同期增加504万元。11月份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资金)749万元,比上月增长5.83%,比1977年同月增长55%。

1978年全市地方交通运输水陆总货运量完成182.27万吨,为年计划的106.27%,比1977年增长14.51%;周转量完成7980.63万吨公里,为年计划的104.16%,比1977年增长14.5%。水运公司、运输公司、搬运公司都提前完成了全年运输生产计划。货物装卸量完成352.02万吨,为年计划的108.53%,比1977年同期增长15.78%。据航管分局统计,海运方面全年完成货运量34万吨,周转量10024万吨公里,分别为计划的119.2%和119.3%,比1977年增长25%和24.7%。邮电1978年发出函件4339503件,比1977年增长9.07%,包裹107509件,比1977年减少11.02%,汇票179975张,比1977年增加7.29%,电报234890份,比1977年增加10.51%,长途电话176409张,比1977年增加10.06%,市话1895户,比1977年增加7.96%。自1978年12月25日起,厦门市供电式线路的电话全部改为自动电话。

1978年厦门市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5792.46万元,比1977年增加2343.81万元,增长67.97%。1978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3901平方米,竣工面积138223平方米。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217.71万元,市6个建筑分公司提前31天至72天完成全年建、安工作量。全市人民关心的几个重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杏林电厂扩建工程已完成工作量将近4000万元,25000千瓦发电机组的土建和设备安装任务基本完成。自来水供水工程,1978年工作量计划300万元,实际完成116.9万元,为年计划的39%。财务支出已完成272.5万元。其他几项工程如东渡渔港、茂林隧道等也都取得很大进展。全市1978年自来水售水量计划1700万吨,实际完成1876万吨,超计划10.9%。

1978年厦门市工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恢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同1977年相比,工农业有较快增长,财政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对外贸易有显著增加,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和,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

二、经济建设中的冒进错误

粉碎“四人帮”后,厦门的国民经济从瘫痪、半瘫痪状态中走了出来。这样的关头,本来应该用一定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问题,使国民经济达到基本平衡。可是当时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急于求成,要“大干快上”。于是,出现了经济建设中的新冒进。

1976年12月10~27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农业学大寨会议,不顾客观实际可能,要求到1980年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县建成大寨县,基本上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使农林牧副渔主要作业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0%左右,这些显然是达不到的高指标。但厦门市“坚决”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制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如1977年制定的“五五”农业规划指标是:到1980年全市粮食面积约40万亩,亩产要达到1400斤,总产达到5.6亿斤;生猪存栏45万头,饲养数67.5万头,平均每人1.1头,水产品要达到80万担,要消灭20万亩荒山;要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千斤田”、“双纲田”、“吨粮田”;要加速农业机械化,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建设,装机容量由现有的8039千瓦增加到1980年的15000千瓦,实现农村照明、粮食及副食品加工电气化。厦门市农业局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了建设大寨式国营农场的规划,计划到1977年把全市8个国营农场中的凤南、竹坝等5个建成大寨式农场,至1979年全部建成。重新制定的1977年杂交水稻生产计划,要求杂交水稻要发展到6~8万亩,1978年则要发展到30万亩,大大超过了1977年原计划的3万亩数量。

1977年厦门工业生产计划提出的总任务,仍然要求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导思想,要求深入开展学大庆运动,许多部门和企业都提出了创办大庆式工厂的计划,因此制定的计划过高,如轻工局1977年底提出了1978年高速度发展生产的计划设想:总目标,发展速度赶超全省,财政积累夺回1977年的减收,物耗明显下降,为全市高速发展多做贡献,为3年“大见成效”打下基础。

1978年,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做法,已经开始给经济工作带来危险,并在后来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主要是: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内部比例也不协调,主要表现在能源工业同其他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机械工业的加工能力超过了可能提供的钢材数量。2.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70年以来,积累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1978年提高到36.5%。这与经济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状况是不相适应的。3.基本建设规模过大,投资效益不高,1978年厦门市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包括集体自筹)5792.46万元,比1977年增加2343.81万元,增长67.97%。4.劳动就业问题严重,全市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5.经济效益较差,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管理比较混乱,生产秩序不正常。1977年财政收入虽然超额完成任务,但企业利润水平下降,每百元产值只有7.68元的利润;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增产没有增收。1978年75种计划产品中还有18种没有完成年生产计划,占24%,107种产品中有58种还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纳入市财政的82个工业企业中仍有15个企业亏损274.6万元,为年扭亏指标213万元的129.5%。扭亏增盈幅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每百元资金提供的利润比全国水平低,比本市最好历史水平落后很多,过去曾是“百万利润”的电化厂、电池厂等企业尚未恢复,全年亏损比省下达的指标212万元超亏107.1万元。

上述情况表明,如果再不下决心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经济建设将会陷入更大的困境,造成更大的损失。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给厦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随后厦门的经济建设开始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厦门经济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承编单位:厦门市经发局

审稿:陈津    郭景宗

撰稿:阮燕山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