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厦门共青团发展概况
2020-08-1216:18:01来源:

解放前,厦门的团组织是在上海团中央和广东团区委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于1925年6月初在集美师范学校正式成立的。当时,共青团厦门支部仅有李觉民、罗扬才等7名团员,由李觉民任书记,属广东团区委领导,主要开展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26年共青团厦门支部进行调整,成立了共青团厦门特别支部。1932年共青团厦门中心市委成立,由于错误地执行王明路线,致使团组织活动陷入低谷。以后,与团中央失去联系。

1949年4月1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宣告成立。1949年5月,经中共闽南地委批准,在厦门大学正式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支委员会,简称地下团。地下团总支直属厦大闽南地下党领导。解放前,厦大地下团共发展团员约90人。至1949年8月,团员多的单位如英华中学、大同中学、侨师、电信局等,按单位建立支部;团员少的单位,由几个单位混合组建,由党员兼书记或组长。据统计,市区所发展的地下团员约60余人。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厦门市委员会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员会,对外称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青年部、青年工作队,简称青工队,由李威任队长。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共青团组织、学生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和少年先锋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发挥党的助手和突击队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市各界青少年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新的历史时期,厦门的青少年团体更加蓬勃发展,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奋斗

(一)厦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18日晚,青工队到达厦门,19日,进驻升平路10号并接管厦门三民主义青年团的产业。

进城后,厦门市委青年委员会对外仍称“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青年工作队”。青年委员会由厦门市委秘书长孙燮文兼任书记,李威任副书记,青工队长由黄荣担任。青年委员会委员还有周乔林、向真等。

11月5日下午,厦门市大中学生代表座谈会召开,厦大学生自治会提议成立厦门市大中学生联合会筹备会,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拥护。会上成立厦门市学联筹备委员会,选出筹备委员会孙燮文等31人。11月9日,学联筹备会开会讨论学生运动中心工作,并在11月12日的集会和11月13日的第二次会议中,提出并通过了组织学生会等决议。到12月29日,厦门市各中学学生会普遍建立。1949年底,厦门市第一届学生联合会成立,李威、陈人庄和黄荣分别为正、副主席和秘书长。

1950年初,市委决定开展农村建团工作,并派出首批建团工作组。当时,厦门解放不久,敌特活动猖獗,农村情况也很复杂,工作组先以高殿乡为基点,建立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取得经验后再点面结合,不久便在各乡都先后成立了团支部,还发展了一批农村小学的青年教师团员。

1950年,党团组织公开。1月22日,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厦门工委宣告成立,简称“团市工委”,标志着过渡时期的青工队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团市工委由孙燮文任代理书记,李威任副书记。为了开辟团结社会各界青年的渠道,团市工委于2月14日成立青年俱乐部,并举办了多期青年讲座、文艺培训班等。1950年4月7日,市学联筹备会举行“联席会议”,19日,市学联发表了《迎接首次学代大会告我市同学书》。在5月4日开幕的厦门市学生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厦大的陈人庄当选为学联主席。

1950年4月23日,厦门市奥侨小学少年儿童队成立,掀开了厦门市全市小学建队的第一页。“六一”期间,全市150人参加了少年儿童队大检阅。当年暑期,在实验小学举办全市第一个夏令营,市区各学校选送优秀学生参加。在1951年和1952两年中,团市工委少年儿童部利用寒暑假举行全市性的少年儿童活动。到1952年全市每个学校都建立了少年儿童队。

1950年4月16日,团市工委召开座谈会,成立各界青年代表大会筹委会,主任委员由团市工委有关同志担任。6月8日,厦门市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并在6月10日的闭幕式上宣告成立民主青年联合会。6月18日,市民主青联全市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由李威任主席。会上,选出李威等13人为常委。

1950年8月6日,团市工委组织了厦门第一期青年夏令学园,在厦大举行开幕典礼,共有来自各校的560多位同学参加。团市工委少儿部主办的厦鼓二处夏令少年儿童宫也于10月7、8日举行开学典礼。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青年团的影响,健全了团的基层组织。截止1950年10月18日,全市共有团员1553人,其中男团员1220人,女团员333人,共有6个团总支,53个团支部。

(二)在恢复时期当好党的助手

全市青少年在团市工委的领导下,在日渐高涨的抗美援朝呼声中,广泛开展爱国运动。1951年5月22日,市第二届青年代表大会开幕,大会勉励各界青年继续开展抗美援朝斗争,镇压反革命。厦大学生志愿赴朝参战,并组织了“工兵队”;省立中学少年儿童队致信慰问朝鲜小朋友,并大力宣传抗美援朝;龙溪师范全体师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会以及该校志愿赴朝参战师生,给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致电声援;黄华中学学生会发起师生员工300余人签名拥护各民主党派“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的联合声明;毓德、双十、英华、市中、省中等中学及厦大、民立小学等单位,纷纷掀起自动献金慰问援朝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的浪潮;为爱国热情所鼓舞,青年学生与青年工人踊跃报名参加空军学校、海军学校、各特种兵学校等军事干部学校。

1951年,李威上调团省委,团市工委书记由胡辛人担任,黄明熙任副书记。

1952年1月6日,团市工委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召集全市职工、学生、小学教员作关于开展增产节约,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动员报告。2月29日,团市工委又在全市职工团员和青年工人积极分子1200多人中举行“五反”动员誓师大会。厦大、各中等学校等单位“三反”、“五反”运动在青年中普遍展开。

1952年12月24日,青年团厦门市首届团员代表大会在文化宫开幕。到会的有厦门市党政首长,龙溪、泉州团委代表、团员代表等共计370多人。团市委书记王洛致开幕词,市委宣传部长王亚朴号召团员努力学习、做好党的助手。会上选出王洛、王维鹄等15人为团市委委员。

这期间,厦门市学生工作也进一步开展。1951年9月26日和1952年11月先后召开全市学生第二届和第三届代表大会,健全学联组织。团市委还利用学校暑期,举办青年、少年学园,使学员们在暑期继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许多小朋友在市少年夏令营、儿童乐园加入少年儿童队。

(三)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勇当突击队

1.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共产主义教育

团市委进一步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团结一心,共同进步。团市委发动全市机关、工厂、企业、学校的团员和青年开展“赠送农村青年一本书”活动,在市郊建立了小型图书馆。团市委和民主青年联合会联合设立“厦门市青年文化宫”,设有阅览室、乒乓球室、棋室、康乐球室等。组织了第二中学、双十中学、实验小学、第三中心小学等10多个单位共约1500多名少先队员和学生瞻仰烈士陵园,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54年“五四”之际,市青年文化宫开幕,从5月4日至10日,团市委组织各界青年观看《丹娘》、《金星英雄》、《山中防哨》、《钢铁战士》、《草原上的人们》等5部电影,并进行座谈。

2.组织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9月中共中央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12月13日,团中央发出《关于学习和宣传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示》,要求各级团组织把发动青年学习、贯彻、宣传总路线作为青年团在当前和今后时期最根本的思想建设任务。1953年11月10日,团市委召开支部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布置团员开展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并对全市青年和团员提出5点要求。

1954年6月29日,厦门市召开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来自各条战线的青年积极分子介绍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事迹。全市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和培养下,在优秀青年事迹感召下,积极地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支援解放台湾和建设社会主义中日益发挥作用,以“青年小组”等命名的组织广泛活跃在工业、农业等各条战线。团市工业工委会继续开展和巩固“青年节约队”;市郊青少年组织节约队下田帮助农民争取颗粒还家。团市委于12月29日还专门举行报告会,动员社会青年参加改造私营工商业工作。1956年1月4日,全市165名青年作为第二批队伍参加志愿筑路队。1956年1月8日,团市委成立198人的首批青年突击队,投入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青年团学校工委在寒假期间对学校团的干部团员和学生进行关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宣传教育,各系统还成立了“青年突击队”、“青年节约队”、“青工小组”等组织。

3.少年儿童活动进一步活跃

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关于“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说明后,厦门的少年儿童活动进一步活跃。团市委少年儿童部在实验小学举办“少年之家”,聘请厦门师范20多位同学担任辅导员,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少先队护助军属的活动日益深入,形成拥军优属、敬老尊长的良好氛围。厦禾街组织少先队服务队,180多位队员勤奋学习,苦练技术,在1953年举行的选举大会上,帮助选民解决具体困难,使他们能够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参加选举。

1954年7月28日,由团省委、团市委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夏令营在鼓浪屿开幕,共有150名少先队员参加。

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厦门市青少年队伍不断壮大。1954年5月4日,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民主青联主席孟宪武作了工作报告。大会5月7日闭幕。选举产生民主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到1954年上半年,全市有团员6237名,少先队员9076名,涌现出优秀、模范团员和青年593名。

(四)活跃在对敌斗争的前沿

厦门作为对台前沿,广大青年在对敌斗争中英勇顽强,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1955年1月5日,市青年对敌斗争活动分子会议举行,青年炮手李清渭在会上介绍了斗争事迹。1月18日,市青少年与驻军英雄模范联欢。2月15日,厦门市少年儿童深入海防前线举行文艺会演,团市委也积极开展迎春慰问活动,学习和宣传反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有关精神,号召青少年学习本领,勇于承担祖国经济建设的任务。团市委学校工委召开中等学校学生工作会议,总结在反空袭对敌斗争中如何团结同学学好功课,贯彻“三好”工作的经验,使青少年在对敌斗争中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在前线部队斗争精神的感染下和党团组织的教育下,厦门市适龄青年踊跃应征服兵役,出现许多母送子、妻送夫、兄弟争先的动人场景。

1958年,蒋介石军队叫嚣“反攻大陆”,向我前沿阵地不断打炮。厦门何厝小学13位少先队员成立少年支前小组,帮助解放军挖工事、洗衣服。在一次战斗中,他们冒着炮火,不顾个人安危,手拉手用身体接通电话,并沿着电话线路查线,先后接起了10几个被炸断的线头。由于他们的努力,保证了电话线的畅通,使战斗得以顺利进行,他们也因此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的光荣称号。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1978年10月,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由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中磨砺成长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9月,党的八大通过了党章中增写的《党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一章,明确要求:“在社会主义事业各个方面,青年团组织都应当是党的政策和决议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在发展生产、改进工作、揭露和消除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的斗争中,青年团组织应当给党以有力的帮助,并且有责任向有关的党组织提出建议。”

1956年9月18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召开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建议更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名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这一决议得到厦门市青年、团员的热烈拥护。

1956年9月27日,青年团厦门市委召开团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主要任务是根据团中央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总结17个月来厦门市团的工作,确立今后任务,改进工作,改进领导,加强团的建设和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动员全市团员青年积极投入肃反斗争,为完成一五计划而努力。

在向社会主义迈进的道路上,厦门青年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956年1月23日,全市各界青年约1000多人在人民剧场举行向文化进军誓师大会。3月17日,厦门市知识青年260人举行向科学文化进军大会。团市委副书记孟宪武作了《知识青年们高举起向科学进军的旗帜奋勇前进》的报告。

1956年,厦门青年以更加斗志昂扬的姿态参加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1月31日鹰厦铁路厦门青年段开工,1000名来自机关、工厂、学校的青年干部、工人、学生和农民冒雨参加劳动。同时,市工业、交通系统青年团组织广泛开展青年团监督岗活动。到5月4日,在厦门罐头厂、鱼肝油厂等6个单位共建立317个青年监督岗。这些监督岗的建立,为消除和防止生产和工作上的失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2月19日,团市委召开厦门市少年先锋队队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少年代表1098人。会上表扬奖励了一批“九五年计划”活动成绩突出人员。市少年儿童“九五年计划”活动自1956年1月起实施,包括工艺、种植、饲养及公共活动等。郊区丰管农业社138名儿童组织了13个拾麦穗队;厦师附小的少先队员组织了鼓浪屿“少先队护林队”;10月,公园街道团支部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妇代会开展了校外儿童建队工作,开始建立校外少先队。市少年乒乓球赛、蓝排球赛也如期举行。少先队组织迅速发展,至1956年6月底全市有少先队员18253人。

1956年10月18日,青年团厦门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由欧阳威龙任大会主席。大会的目的在于总结团在工作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贯彻党的八大精神,反对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大会建议今后要更好地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加强集体领导。

到1956年8月底止,全市共有团员12680人,组成了680个支部,有480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开展整风运动,组织团员青年投入生产建设中

1.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促使青年加强学习。1957年2月7日,青年团厦门市委学校工委举办寒假中等学校团干部训练班,讨论与学习学校团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同时,青年团各级组织运用各种方式向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7月27日,市社会青年自学指导委员会在团市委召开会议,讨论政治业务教育计划问题,加强对青少年自学的指导。

市二次青代会发表告全市青年书,倡议青年积极劳动生产,投入“反右派”斗争。8月10日,团市委组织青年职工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求各级团的基层组织密切围绕本企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响应团省委关于开展‘节约万两黄金’”活动的号召。10月26日,团市委工交工委召开团基层干部会议,号召共青团员带头参加“鸣放”。10月27日团市委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再次号召青年参加体力劳动。团市委干部响应党的号召下乡参加农业劳动,贯彻“减资兴农”路线。11月11日,共青团厦门市委机关为从根本上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充分发挥干部潜力,进行机构精简,从原有的六部一室和四个工委34人减为23人。

2.开展生产节约运动。1957年7月30日,厦门市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号召青年积极带头参加体力劳动。8月2日,厦门市许多学生响应号召,下乡下工地,利用暑假接受劳动锻炼。1958年1月25日,团市委向全市青少年提出春节期间必须做好三项工作:拥军优属;勤俭过节;工农联欢。1月28日,共青团中央作出决定: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2月4日团市委、教育部通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团中央勤工俭学的决定。1958年暑期,厦大化学系、数学系、历史系、外文系等1000多名学生到灌口和市工大基建工地参加劳动,随后全市中等学校15000多学生也纷纷到灌口、杏林等地参加工农业劳动。8月份,郊区青年大搞丰产试验田。国庆节,思明区用上海第一五金工具厂和大隆机器厂青年工人赠送给厦门市的车床和机床,建立了“友谊工厂”。1959年,市中等学校在制造机床工作中,生产大小机床74台,超额完成市委下达的生产30台机床的任务。

3.结合整风进行整团。1957年4月,党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的整风活动。广大青年和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党和政府在工作中的失误以及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1958年初团中央确定当年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中当好“革命促进派”。1958年3月3日至4日,团市委举行干部扩大会议,讨论共青团如何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促进派”和做好全市团的工作。团市委于4月2日晚又召开全市团干部会议,提出“敢做敢当,一马当先”的口号。团市委副书记王绥作了《响应省、市委号召,苦战百天,争取六大运动彻底胜利》的动员报告,要求全市青年站在六大运动前列。

4.在团市委的号召下,各校师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人人动笔,形成文艺创作高潮。至1958年底,全市中等学校学生创作了诗歌95178首、散文诗35875篇、相声快板等1172件、小说剧本等521件。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鼓舞了师生的斗志,培养了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三)厦门青年在“大跃进”和“反右倾”运动中

1958年春,中共中央在召开的一系列会议上,错误地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努力,进而提出“大跃进”。《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全国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一场“大跃进”的风暴席卷全国。

1959年2月24日,共青团厦门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根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省市党代表大会和团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两年多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厦门市工作经验,研究确定1959年厦门市团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青年为完成1959年厦门市各项“跃进”规划而奋斗;并选举新的共青团市委。团市委副书记欧阳威龙作了报告。

为迎接“五四”运动40周年,4月2日,团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思想红、生产红的“红旗青年突击手”和“红旗支部”竞赛活动。厦门市工交等系统青年开展增产和节约材料活动,在生产竞赛中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市电机厂共青团组织响应党提出的“爱厂如家、勤俭办厂、勤俭办企业,以主人翁态度参加企业管理”的号召,迅速发动全厂青年投入增产节约运动,并组织青年节约队、监督岗,掀起做好一件事迎接“五四”热潮。

1959年5月4日,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图书馆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广大青年和职工群众,在自愿基础上积极参加“红旗奖章读书活动”,要求志愿参加读书活动的同志,根据所推荐的书目选读政治理论、思想修养、业务文学等6本书并积极参加读书座谈会、报告会、读书运动园地等。团市委还与市总工会召开基层职工体育工作会议,组织职工参加“万人游海”、“横渡厦鼓”、青年军事夏令营、舢荡桨活动。8月份,全市4000多青年积极参加由全市驻军、总工会、兵役局、教育局、体育、团市委六单位联合举办的夏令军事野营,初步掌握军事知识。

8月10日,团中央通知各省、自治区、市委员会动员全国青年苦干、巧干、实干,大战8、9两月,完成增产任务迎接国庆。8月28日,团中央举行扩大会议,响应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提出的口号,动员全体团员和全国青年争当继续“跃进”的突击手,为在年内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而努力奋斗。厦门贯彻团中央的精神,也在全市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反右倾,鼓干劲,保卫总路线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6月1日,全市儿童欢度“六一”,1800多名少年儿童庄严宣誓入队,市委书记张渐摩勉励孩子们做红色儿童。为了表彰先进、立标兵、树典型,把儿童工作推向新高潮,团市委于7日召开儿童工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彰了先进儿童工作者。

7月份,青年支援农业运动全面铺开。15日文教战线7000余人各献所长,各尽所能,下乡帮助夏收夏种。18日,青年职工积极支援农业献计献策,团市委号召各战线青年参加支援农业“六大竞赛活动”:1.大力组织青年下乡抢收抢种;2.大搞“三机”制造的评比竞赛;3.大力组织新技术下乡;4.大搞农业科技研究活动;5.大搞积肥运动;6.大力开展捡粮、节约粮食活动。7月21日,团市委、市科委认真贯彻执行市党代会的决议,“迅速组织一支科技工作队下乡,开展农业科技活动”。团市委组织青年科技推广队下乡,由青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三者结合,争取做到把科技献给农村。为了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厦门市大中学师生掀起支援农业新高潮。厦门市17所学校和市郊公社、大队、农场挂钩,支援农业实现经常化,并把它当作学校长期的政治任务。厦师附小结合开展“学习革命前辈,做红色少年”活动组织“小红军”向山村废物要宝。第三小学勤俭成风,医学院师生勤俭建农场。三中学生参加抗旱保秧。市直各中等学校还以农业为主贯彻教育方针,大办农场,沃溪小学组织“红领巾捡粮远征队”等,开展“红领巾捡粮能手”竞赛。同时各郊区小学15000余名师生响应郊委的“上山采,大海捞”的号召,全体出动搞“小秋收”。

1960年9月24日,共青团厦门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李文陵代表中共厦门市委作政治报告,团市委书记苏群做工作报告。大会号召全市共青团员和广大青年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当前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度粮纲任务而奋斗。

自1959年2月第5次团代会以来,全市各个战线团组织吸收了3000多名优秀青年入团。全市团员已发展到26803人,团基层支部1427个。

“反右倾”斗争在政治上、经济上带来严重后果。它使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使以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又泛滥起来,并持续了更长时间,造成更大危害,特别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停止下来。“大跃进”是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必须把“大跃进”的错误与广大团员、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所激发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严格区分开。

(四)学习毛泽东著作,发扬雷锋精神

1.组织青少年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1958年6月28日,在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决议》,从此群众性的学习活动开始兴起。这一活动立即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在各级党委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迅速发展为全国规模的广泛的群众性学习热潮。

1961年,市人委在市长主持下召开关于青少年教育的专门会议。会后,各学校把下乡劳动和阶级教育结合起来。团市委还与教育局合编小学周会课教材,向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厦门大学和厦门市一些中等学校,采取参观访问、回忆对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1963年1月14日至16日,共青团厦门市第七届第一次代表会议在青年文化宫举行。这次会议根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研究了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确定1963年厦门市共青团的工作任务。会议认为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的根本任务。各级共青团组织必须把这一教育思想贯彻到团的工作的各个方面,长期地反复地进行下去。

2.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1963年2月17日,解放军总政部和共青团中央分别发出通知《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学习雷锋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立场,发扬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为了响应解放军总政部和团中央的号召,团市委于2月22日在青年文化宫召开团干部会议,部署在全市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要求各级团组织根据共青团中央通知和团市委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情况,订出计划,提出教育要求,通过共青团、少先队的组织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学习与阅读有关雷锋事迹材料,举行“学习雷锋革命精神,做坚强革命后代”等朗诵会、故事会以及写学习心得等。在团市委的大力推动下,厦门前线陆、海、空三军,广大工人,学生等各界青年和少年儿童学雷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进一步宣传和学习雷锋精神,驻厦部队和团市委联合举办“学习雷锋”文艺演出。团市委还在公园影剧场召开全市团干部会议,总结和交流各基层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活动的情况,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的意见。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把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继续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3月31日,市青年文化宫、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举办“学习雷锋”展览会。展览会展出10天,观众近4万人。通过雷锋事迹的宣传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青年的革命干劲和生产热情。1963年,影片《雷锋》在厦门上映13天,观众达135000多人次,为百年来上映故事片最高记录。

3.少先队工作进一步活跃。市少先队在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带领下,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阶级觉悟,培养少年儿童优秀品格。1963年2月5日至7日,厦门市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小学优秀班主任会议举行,团市委书记苏群传达团中央第五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在新学期要广泛深入开展以阶级教育为中心内容的“革命万岁”的教育活动。市各小学少先队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开展图片展览、听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的活动,使少年儿童在认识上有了提高,在思想品德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市六中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民立小学从1952年春节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以来,一直保持了11年,1959年被评为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旗杆巷的居民小组在团市委帮助下成立了小孩子们自己管理的“少年儿童俱乐部”。1963年6月9日,团市委、市教育局在工人文化宫影剧场联合举行市区小学社会主义革命歌咏比赛,检阅全市小学开展大唱社会主义革命歌曲活动成果,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2月团市委在市六中召开课余活动的现场参观会。市六中少先队积极开展队员课余文体活动,除了成立红领巾合唱团、足球小组外,还有红领巾快乐园、知识宫、少年之家等课余活动阵地。市文化馆举办儿童电影专场,充实连环画书摊,增辟图书阅览室。团市委和教育局联合在军人俱乐部举办全市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纪念“一二·九”文艺观摩演出。

4.团市委在加强对工厂企业和机关学校团组织的领导的同时,加强区街青少年工作,成立区街青代会,举办“青年之家”。科协与团委联合举办无线电训练班,天文兴趣小组等。各单位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厦门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农村建设。1961年8月10日,一批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到同安县巷南公社根岭大队和新民公社禾山大队安家落户。9月4日,市委宣传部、郊委、团市委、教育局及全市各中学联合组织慰问队,前往市郊旗山公社、东孚公社和前线公社慰问5月间下乡参加农业劳动的知识青年。11月23日,鼓浪屿区又有20多名知识青年被批准参加灌口薪炭林场建设。

1963年10月6日,在中山公园举行万人集会,欢送460名青年到龙海的程溪、平和的天马、永定的先锋和西溪、邵武的宝积、清流的大丰山、云霄的常山、龙岩的小泽和市郊的天马等9个国营农、林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1963年全年,全市已有2200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4年3月5日,全市又有53名知识青年志愿报名赴三明参加山区建设。这批青年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高中生。3月13日,团市委、教育局在军人俱乐部举行欢迎大会,隆重欢迎省农业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回乡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巡回报告团。团市委书记苏群号召全市青年认真学习下乡青年的先进事迹。随后团市委于3月15日向各级团组织发出通知:认真组织青年学习志愿队革命思想和模范事迹。市区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纷纷报名下农村。同安首批城镇青年也下乡参加农业建设。4月16日,团市委举行欢送会,热烈欢送31名知识青年参加厦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年志愿队前去农村插队落户。

1964年上半年,厦门市又有100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和山区建设。8月24日至26日,厦门市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举行。到会代表70多人,家属代表、基层干部代表、应届毕业生代表、社会青年代表和安置地区、单位代表100多人出席。

9月17日,福建省归侨知识青年280多人,从厦门出发到广东省英德和海南岛兴隆及本省一些华侨农场参加农业社会主义建设。

1965年1月29日,团市委等单位举行春节联欢晚会,慰问上山下乡的厦门青年。3月15日,市青年建设汇报队到厦,向厦门人民汇报下乡上山锻炼情况。

1965年上半年,厦门市又有2000多人上山下乡。

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培养和造就一代“四有”新人

(一)团队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全党开始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两个凡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

十年“文革”期间,厦门市共青团组织未能正常开展工作,直到1978年团组织恢复工作,团中央提出以“四化”建设为中心开展团的工作,厦门共青团迎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1978年2月,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做出《继续新长征的重大部署》。1979年3月1日,共青团中央做出《关于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这是共青团围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开展的适合青年特点的一项重要活动。这项活动以生产、工作、学习为中心,以加速实现“四化”为目标,充分发挥了共青团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击队作用,反映了广大青年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烈愿望,得到各级团组织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很快就在全国各行各业蓬勃开展起来。1979年5月3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以“永远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为主题的会议,纪念“五四”60周年纪念大会。当晚,团市委为响应党和团中央的号召,隆重举行“五四”运动6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团市委号召全市团员青年做到“四个坚持”,同心同德搞“四化”,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

为了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团市委、市科委等单位在“五四”青年节联合举办青少年科技展览会,展出工农业、文教、国防体育战线的60项科技成果和作品。展出期间还举办青少年科技讲座,并放映科技电影。1979年6月1日团市委等单位联合在军人俱乐部和工人文化宫灯光球场举行儿童文艺演出和团体操表演,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6月13日,团市委和市教育局在工人文化宫召开“学雷锋、创三好”表彰大会,会上强调学校党团组织、少先队组织,要围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7月21日上午,共青团厦门市委举行授予林远明同志“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表彰大会,授予6次奋不顾身跳进急流,救出15名社员和儿童的海沧公社东屿大队青年社员、共青团员林远明以“模范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并颁发了奖状和奖品,同时号召全市青少年向模范学习,争当新长征突击手。

为了进一步响应团中央的号召,1979年8月29日,厦门市向阳、东风、鼓浪屿三个区各级团组织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79年9月1日,团市委决定在团员、青年中开展“百日增产节约百万元,提前跨入1980年”的活动。经过层层推选,团市委表彰了2个增产节约红旗单位,10个先进集体,50名创第一流成绩的“生产能手”、质量信得过的“优质能手”、发明创造的“革新能手”,成绩卓著的“节约能手”。

197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共青团厦门市委召开少先队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第六次少先队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意见。

12月13日,团市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区、局团委和厂矿企业、农村公社、中专学校、市属中学、街道团委(总支)的专职团干,以及先进学徒代表共150人。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团组织要把为党培养、选拔推荐青年干部作为一项迫切的任务来抓,进一步健全团的领导。

1980年3月4日至7日,共青团厦门市委在市委党校召开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号召各级团组织在“四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助手作用。为了深入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共青团厦门市委决定,从3月5日至4月5日为全市团员、青少年“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月。

1980年4月,市青年联合会召开六届党委扩大会,宣布市青年联合会正式恢复活动,六届常委扩大会确定在近期召开青联七届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市青联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主席、副主席。在4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市青联七届一次会议上,团中央组织部部长陈自臬、团省委副书记吴瑞兰出席会议,会议选举郭叔周为厦门市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1980年5月3日,团市委在工人文化宫召开纪念“五四”和“学雷锋,树新风”表彰大会。为了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团市委、教育局于暑假期间联合举办“市区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为了进一步开展团的工作,团市委于1980年10月31日至11月l日召开农村共青团工作座谈会。48位县、区、公社团委书记、专职团干部,认真研究了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革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新问题。

1981年3月5日,团市委举行学雷锋报告会,900多名学雷锋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新长征突击手、少先队辅导员和基层团干部出席。团市委负责同志对在全市各级团组织、团员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月活动作了部署。3月7日团市委组织了2万名学校师生、工厂职工、街道青年、机关干部走上街头,整顿市容,维护交通秩序,宣传文明礼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活动。1981年3月6日至7日,团市委召开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1981年厦门市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团的思想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学雷锋,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培养一代新人。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主题,团市委于1981年4月23日召开了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经验交流。

为了使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厦门市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和厦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于1981年9月3日成立。为激励青少年“学雷锋,创三好”,团市委和市教育局于1981年9月25日在厦门影剧院举行中学生“学雷锋,创三好”表彰大会,88个先进集体,337名“三好生”和94个“五讲四美”活动积极分子受到表彰。1981年10月13日,在少先队建队32周年之际,厦门市思明区少先队被团中央命名表彰为全国“红花集体”;厦门八中、大同小学的少先队组织被团省委命名为“红花集体”。

1981年11月10日至11月13日,共青团厦门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大会号召全市共青团员,带动广大青年积极行动起来,为加快厦门特区建设步伐,团结一致,努力奋斗。

1982年2月21日,团市委召开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会议要求全市广大团员、青少年发扬传统,运用青年服务队、学雷锋小组等形式,更大规模地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为了响应团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的精神,1982年3月1日,市区小学少先队员近2000人,冒雨来到大街、车站、码头和旅游点,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宣传活动,受到群众的赞扬。据不完全统计,“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以来,厦门市区共青团各级组织接纳了383名青年入团。这些新团员都是在文明礼貌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此外有1300名青年向单位团组织提交了入团申请。1982年5月3日,团市委召开纪念“五四”青年节大会,表彰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涌现出的共青团、少先队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5月30日,团市委组织“为少年儿童服务”青年服务队,在市工人文化宫为3500多人次的少年儿童服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61周年前夕(即1982年6月30日),团市委又组织了青年服务队慰问老干部。1982年9月9日,团市委召开团干部学习新党章座谈会。9月30日,团市委又举行座谈会,畅谈学习十二大精神。

1982年10月11日,市近千名少先队员举行营火会,庆祝少先队建队32周年。会上宣读了“关于开展争创以英雄名字命名优秀少先队中队的活动”的决定。

1982年11月4日至8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团市委于1982年11月29日召开县、区、局团委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团中央的工作批示精神。

为了提高青年的科技和文化水平,团市委在全市开展青年小发明活动,制成十多项新产品参加省和全国竞赛并获奖。11月24日,团中央青年小发明竞赛办公室的同志来厦进行检查,充分肯定厦门市青年开展小发明活动的成果。

1983年1月13日,厦门市召开首届中学共青团工作理论讨论会,专门就中学青少年教育和学校共青团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1983年2月24日,共青团厦门市委第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召开,会上联合商业局、城建局、公安局等单位表彰一批青年文明岗位竞赛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了将本次会议精神贯彻下去,团市委于1983年3月1日在学校共青团组织中开展“勤奋学习、讲究文明、遵守秩序、维护公德”竞赛活动,在少先队组织中开展“建立校前一条红领巾文明街、班班普及普通活、人人站好一个岗”的活动。

3月4日,厦门市各界青年1800余人隆重集会,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批团员青年在3月7日以实际行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连日上街为民服务,近3万名少先队员组成近400个服务队活跃在车站码头和旅游景点做好事。

5月3日,团市委在影剧院隆重举行纪念“五四”运动64周年大会,市党政军领导同志和各界青年1500多人参加,会上表彰了文明礼貌活动先进集体180个,积极分子415人。当晚,团市委和市体委联合举行火炬接力赛跑,庆祝“五四”青年节。1983年5月23日,团市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多做好事、实事,同时决定把5月26日到6月1日作为全市团员、青年“为小朋友做百件好事活动周”。在6月1日上午,1000多名少先队员和市领导同志欢聚一堂,热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团市委、市教育局在会上表彰了一批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少先队优秀中队和红花少年。为了进一步做好少年儿童工作,6月18日市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首次举行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和儿童少年先进集体表彰大会。

1983年10月4日,团市委、市委宣传部等联合举办“五讲四美三热爱”报告会,并要求在全市广大群众中掀起一个学习《邓小平文选》、《厦门史话》、《闪光的生活道路》3本书的热潮,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激发爱国爱乡的热忱,同心同德,扎扎实实地把厦门两个文明建设搞上去。1983年12月9日,团市委表彰了一批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青年积极分子。他们爱憎分明,敢于斗争,秉公执法,不辞辛劳地站在斗争前列,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安全和国家财务做出贡献,受到群众称赞。

1983年12月28日,厦门市青年联合会第一次会议在厦门宾馆开幕,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团市委书记陈耀中受青联第七届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了《各届青年团结起来,为振兴厦门和祖国的统一富强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

1984年2月,团市委倡导“共青团林荫大道”,驻军某部团组织和团市委干部、少先队代表参加动工仪式并破土挖穴。在此倡议下,3月13日,驻厦某部近200名指战员在湖滨南路种下200多株蒲葵树。至此,全市团员青年在“共青团林荫大道”总共种植了800多株苗木,圆满完成了第一期任务。

1984年4月24日,厦门市召开市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一两年内再为全市少年儿童办8件实事、好事。1984年5月3日,全市青年隆重集会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团市委表彰了新涌现的一批新长征突击队和突击手。当天晚上,厦门市3000多名青年在中山公园举行晚会,庆祝“五四”青年节。1984年5月6日,团省委等单位举行的省青工“五小”成果评奖结束,厦门市有16个项目受奖。其中一等奖5项,团市委也被评为全省优胜单位。

1984年9月6日,共青团厦门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工人文化宫影剧场召开。9月8日,十一届团市委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团市委常务委员会,郭晓菱、詹少敏、洪新民、朱子鹭、陈伟彬当选为常委;郭晓菱任书记,詹少敏、洪新民任副书记。

1985年5月11日,团市委召开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二次会议,号召全市各界青年围绕“国际青年节”的主题,积极投身改革,为更快更好地建设厦门经济特区,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贡献。1985年5月11日,市学生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从此恢复已中断32年的学联活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5个学校13位委员组成的市学联第六届委员,并举行了全体委员第一次会议。

1985年7月9日,团市委在同安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前发展的形势进行,帮助农村团干部增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工作能力。7月23日,团市委组织市区近百名共青团干部听取去云南前线边防部队“保边疆、献青春”演讲报告的部分纪实录音,以强化团干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1986年4月15日,召开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号召全市团员青年献身特区建设,为社会的根本好转和实现“七五”计划努力奋斗。5月3日,在工人文化宫影剧院集会,纪念“五四”运动67周年,团市委表彰了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118名新长征突击手、10名新长征突击手标兵、54个新长征突击队、10个突击队红旗单位。1986年5月17日,厦门市第六届学生联合会召开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学联一年来的工作,表彰了19位积极工作者,并增补了新的学联委员。1986年6月26日举行的共青团厦门市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提出团的中心工作要面向基层,组织发动团支部参加创先进达标竞赛,更好地在改革中发挥党的助手作用。为了使团组织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团市委于1986年7月26日起组织大专、中专学生利用暑假组成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小分队,帮助闽西、闽北部分贫困地区办培训班,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献知识、送温暖。

1986年10月11日至12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厦门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团市委副书记洪新民作了题为《我们要做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工作报告,他指出,目前全市已有少先队员93000多名。5年来,少先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区特色的活动,开拓领域,活跃基层,丰富内容,少先队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全市有上千名少先队员受到市以上党团组织和教育部门的表彰。

为了进一步打开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1987年2月12日团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表彰在“为企业改造和进步立功”竞赛活动中荣获“十佳”的10个基层团组织。3月,厦门市大中小学学生开展“节约创造每分钱,为青少年宫建设添砖加瓦”的活动。4月9日,团市委邀请33家重点企业领导和这些企业的团组织负责人,参加厦门市青少年宫建设和发展恳谈会。1987年8月12日,共青团厦门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工人文化宫影剧院召开,会上授予崔勇、徐秀华等35位同志“优秀团干部”称号,授予思明区团委等14个单位“先进团委”称号,授予外贸茶叶公司团支部等52个团组织“先进团组织”称号,授予邮电局市分局团支部等100个团支部“特色团支部”称号。会议选举郭晓菱为书记,詹少敏、郭恒明为副书记。

1988年2月9日,市青年联合会举行九届一次会议,选举詹少敏为市青年主席,陈伟彬、杨敏谋、朱伟建为副主席,吴南翔为秘书长。1988年8月15日至17日团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青工工作会议,对当前的工作提出要求,并布置了今后的工作。1988年11月14日团市委以“我与改革共命运,我为特区添光彩”为主题,着手开展13项活动,在全市青年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形势教育。

1989年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和平·团结·参与——青年群众系列活动”,包括各种展览赛事、文学艺术讲座、文学沙龙和文体活动等,吸引广大青年踊跃参加。1月14日,团市委组织青旅、市青少年宫和机关的青年,前往海军某部二连慰问子弟兵,向维护和平、团结、安定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的海军指战员致以亲切的问候。4月4日,团市委追认见义勇为的好青年曾燕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并授予他“特区青年勇士”的光荣称号。7月份,厦门警备区政治部和团市委联合举办“我爱军旗,我爱特区”征文活动。团市委聘请张志勇等7位军队离休干部和厦门警备区3位领导为厦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顾问。

进入新时期,厦门市少先队组织改革求发展,不断完善少先队工作机制,使红领巾的组织成为团结、教育和保护特区广大少年儿童成长的共产主义预备队。1986年10月,厦门市召开首届少代会,会上建立了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少工委成立后,不断发挥共青团组织和教育两家齐抓共管的优势,不断完善和强化少工委的职能作用,积极领导少先队开展“特区小主人”、“小白鹭在腾飞”创造活动,仅1986年至1989年间,全市少先队共获得全国性“红旗大队”、“好儿童”、“好少年”、“创造杯”等称号与奖励的有100多个单位和个人。还有两个红领巾阵地获得省优秀少先队活动奖章。有11名少先队辅导员分别被评为全国、省优秀辅导员,有两人被省委授予育苗奖。市少工委被评为全国少先队达标创优先进单位,获得全国红领巾小建设竞赛和中学创造杯竞赛的组织奖。

1990年3月底,团中央在厦门召开以深入学习赖宁活动为主题的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厦门市少先队立足班级、校园,扎实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赖宁活动,使小英雄精神融入少先队学习生活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示范中队和“小白鹭优秀队员”。1990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号召全国少年儿童进一步向赖宁学习。会上,厦门市少工委被评为“学赖宁活动先进单位”,思明区少先队总辅导员黄子芬获“全国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杏林区曾营小学学生黄洁荣获百个“全国学赖宁活动先进少先队员”光荣称号。另有不少学校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

1991年6月,为庆祝特区建设10周年,树立特区青年时代楷模,激励青年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团市委、市青联、厦门日报社、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厦门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开展首届厦门特区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评选出王燕平等10名特区建设10年中在全市各条战线作出卓越贡献的“首届厦门特区十大杰出青年”,对他们进行了奖励和表彰。此次评选活动作了广泛发动、宣传,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前后共收回选票近2万张,活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达到了树立特区青年楷模,弘扬厦门人创业精神,激励青年人奋进的目的。1993年6月,由团市委、市青联、市学联和少先队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宣传周在厦门推出。在市少工委组织举行的“手拉手”助失学伙伴——百个中队签约仪式上,全市7个区县小学100个少先队中队为“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捐款2万元。厦门电视台开设捐款赠票处,在“情深似海——希望工程”百万爱心电视义演中,到会的各界人士纷纷捐款。

1990年2月,共青团厦门市第十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团组织要强化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2月28日,共青团学雷锋宣传活动周拉开序幕。1990年4月29日,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召开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市青联主席詹少敏作了重要报告。会上表彰了10名优秀青联委员和10个优秀青年社团。5月3日,在纪念“五四”运动71周年会上,64个青年集体和134名青年受到表彰。

在市各级团组织教育下,广大共青团员和青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争做“爱国、稳定、创业、奉献”的突击手。思明区团委发动基层团组织开展“爱岗、建功、成才”活动,一批团员青年在工作和生产中创造了新的成绩。团市委、市青联、市学联、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金钥匙’计划,动员组织城市青少年向农村青少年捐赠书籍”的通知,市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积极响应,5万多册书籍汇集团市委,发往厦门市农村和龙岩革命老区。1992年5月30日,厦门大学18名共青团员义务到演武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解决了演武小学开展少先队工作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使自身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1990年12月15~16日,厦门市学生联合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举行了市第七届学联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厦门大学学生会等9个主席团单位。1991年5月,市学联与团市委、厦门电视台联合举办以“特区在我心中”为主题的“青春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1992年11月19日,市学联成立宏厦厦门服务中心,厦门各高等院校的学生以此为据点,开展社会有偿服务活动,勤工俭学,献智慧,锻炼才干。

1992年2月20日结束的团市委第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要求各级团组织在学雷锋活动中,着眼于青工岗位,开展青工技术比武和农村团支部实用技术知识竞赛,组建“青年突击队”,创建各类青年工程,使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化。3月1日,由团市委组织的万余团员青年走上街头,开展为民服务,在公共场所开展咨询、修车、清扫卫生等便民、优化环境系列活动。3月5日,团市委命名10个“青年突击队”,并授予他们有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青年突击队”字样的队旗。

(二)实现厦门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厦门特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市委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坚持“当好党的助手,服务经济建设,抓住社会热点,团结各界青年,加强自身建设”五个方面重点,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全市团员青年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厦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不断提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

理论学习持久深入。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普遍开展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培训、“三个代表”学习研讨、全市年轻干部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全团形成持久的学习热潮。

主题教育生动活泼。以迎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迎接新世纪、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建党80周年、纪念特区建设20周年、纪念建团8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重大事件强化教育。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严厉批驳李登辉分裂祖国的“两国论”、美机撞毁我战机、反“法轮功”邪教组织等政治斗争中,适时引导团员青年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当代厦门青年忠于祖国、勇于奉献的精神。

2.坚持把服务经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组织和带领广大青年在推进和加快特区发展中创业奉献

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吸纳了活跃在金融、交通、电力等行业的1000多个青年集体参加创建,目前共有厦航乘务队、建行中山所等36个全国级、91个省级以及388个市级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通过开展师带徒、技术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青工的岗位技能,目前全市共有全国级青年岗位能手5名,省级28名,市级350多名;青年企业家协会,广泛团结厦门市优秀青年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厦门市经济发展中充分展现了风采;此外,全市各行各业青年立足岗位、扎实工作,5年来涌现出了青年突击队(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特区青年卫士、十佳青年公仆、十佳青年医生(护士)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推动厦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服务农村奔小康,促进农村城市化。围绕提高青年农民素质,以同安、杏林、集美为重点,建立科技图书站、新世纪书屋50多个,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参加人数达6000多人次,还有800多名农村青年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围绕改善农村文化卫生条件,组织市直系统团组织、青年文明号、大中专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同安新圩镇马塘村的“三下乡”学生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受到了团中央书记周强的充分肯定;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启动同安郭山村共青团秧苗培育中心等首批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扶助一批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致富能手领办科技含量高、辐射范围广的农业项目,帮助青年农民探索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此外,由共青团参与扶助的黄地村脱贫项目,为该村兴建了水泥路、希望小学、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进行农村电力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

3.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群众需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

青年志愿者行动方兴未艾。1995年,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厦门市正式实施,该行动致力于本市扶贫助困、社区服务、环保创卫等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为“九八”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果蔬博览会、海外华商与中国企业深度合作大会、春运等大型活动提供优质文明的志愿服务,并向宁夏、西藏等西部省市派出青年志愿者医疗服务队开展驻点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赞誉。鼓浪屿区还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十佳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希望工程硕果累累。5年来,希望工程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720多万元,直接资助省内外贫困失学儿童9294名,在本省、四川、湖南、宁夏、西藏等地捐建希望小学10所,改建学校6所,捐赠“希望书库”61套,捐建希望电脑网络中心2所,捐建爱心井2口,改善了部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为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成效显著。通过整合社区内跨系统、跨行业的团组织资源,统一部署工作,统一行动,面向社区居民,定期开展文体娱乐、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了社区文明建设。市级青年文明社区试点如开元区梧村街道团组织,结合社区内有4万多名外来青年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建设外来青年活动中心,丰富了外来青年的文化生活。

4.坚持以服务青少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团结各界青年,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

实施阳光工程,为弱势青少年群体提供帮助。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工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把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帮助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以精神引导、学业辅导为主,经济资助为辅的“阳光行动”。集美团区委设立的“6106154”维权服务阳光热线,由20多名青年志愿者每夜轮流值班,为迷途的青少年指点迷津。在思明团区委的组织调动下,该区有43家单位和260位个人热情参与“阳光工程”,共有462人得到了帮助,经济资助金额达到了14万多元。

强化外来青年服务管理,方便外来青年在厦生活创业。从培育典型入手,通过评选表彰“十佳外来青年”,奖励蓝印户口,推出了一批刻苦学习、诚实劳动、艰苦创业的优秀外来青年典型,带动广大外来青年在厦门创业成才;调动社会各界资源,通过开展外来青年劳动就业培训、设立外来青年维权信箱、建设外来青年活动中心、成立外来青年书廊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外来青年素质,维护外来青年权益。如,湖里团区委针对本区有31万外来人口的特点,开展外来青年文学社、社区捐赠等活动,从点滴实事做起,加强了外来青年的服务工作。

深化青年统战工作,紧密团结各界青年。立足本市,市青年联合会工作进一步活跃,下属9个基层青联组织、11个经民政局登记的正规法人青年社团、289名委员,5年来表彰挖掘各类青年人才260多人,并建成市级青年人才库,为各界青年的成长提供机遇、搭建舞台;面向海外,青年外事工作不断发展,5年来,先后邀请和接待了港澳台及东南亚等海外青年社团37个、海外福建籍、厦门籍第三代、第四代青年近千名,其中世界华裔青年联欢节、闽台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加强以团带队,引导少先队员全面发展。市少工委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在全市各小学中推行体验教育活动、“少年雏鹰行动”,激励少先队员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此外,丰富多彩的科技节、艺术节、夏令营等活动,也为减负后的少先队员们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大舞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5.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团的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党建带团建,基层团组织设置得到优化。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积极配合基层党建“三级联创”,以创建“五四红旗团委”活动为载体开展团建“三级联创”,2002年开元团区委被团省委评为“福建省团建先进区”;积极改革现行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工作运行机制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探索在不同类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团的组织、开展团的活动、广泛服务和联系青年的有效形式,团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杏林团区委还被团省委授予“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示范区”荣誉称号。

加强教育和管理,团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结合“三讲”教育、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打击走私反腐败斗争等工作,教育引导市各级团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化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会同组织部门做好各级基层团组织换届改选工作,加强团干部协管,推动一批团干部转岗、转任,对新一届团组织班子的组成从思想政治素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做出严格要求,团干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

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团员队伍进一步壮大。通过开展入团前教育、利用“五四”青年节举办千名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吸收新团员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进一步得以体现,团员队伍不断壮大,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20.9万多名团员;坚持抓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各级团组织“推优”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推优”质量进一步提高,团员推优入党1883人(全市发展党员4583人),申请入党团员9025人(全市入党积极分子16707人)。

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团的事业稳步发展。市青少年宫积极创造条件,为基层团组织培养文艺骨干、为团组织提供活动场所,紧扣素质教育举办各种少年儿童教育培训和青少年活动,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此外,团属刊物《特区团情》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厦门青年网建设日趋完善,在指导基层共青团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承编单位:共青团厦门市委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