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老厦门趴趴走之厦港片区(南片区)
2020-08-1312:21:59来源:

厦港南片区

厦港片区在市区西南侧,范围东至厦门大学,南面临海,西北至鸿山一带。“厦港”一名,由来已久,为厦门港的简称。郑成功曾在当地建了演武亭练兵,在那里的 玉沙波澳仔训练水师。清代中叶,又是对台航运的口岸,留有地名配料馆、料船头等台湾驻厦机构的遗址。数百年来,这里民居错落小巷纵横,紧傍南路的还有南菜 园仔角巷、待教巷、围仔内巷、南溪仔墘街等。现在虽然港口不再,但厦门人还是便习惯将这一带称为“厦港”。由于2008年兴建的成功大道将厦门港片区一分 为二,厦门手绘地图也将厦港区以成功大道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分别介绍。

厦港南片区景点街道图及建议路线

碧山岩寺

在思明南路的北边山腰处有几座雄伟的岩宇,它就是碧山岩寺,沿着成功大道边上的巡司顶巷往山上的方向直行即可到达。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小宇数椽,奉祀观音大士。后有僧慈惠渐次扩建。旧有泉水淙淙,为厦门名泉之一,道光九年(1829),药酒酿造商万全堂于岩后山石上题刻碧泉二字。至清末,岩宇兼祀药王、吴真人、财神。光绪元年(1875),岩下炮局火药库爆炸,殿宇倾塌,药途行业值年炉主郑贻谟、福首胡浩然、洪向荣等主持重修。十九年复于岩西建新楼一栋,并葺山门、治庖厨。民国十六年(1927)复倾颓,富商、居士蒋以德捐资修筑。至文化大革命,尚有大殿、前埕、护厝达数千平方米,被居民占用。文革期间,岩寺所有殿宇梵舍悉被拆毁。2002年,市佛教协会收回产权,现由诚信法师任住持并筹资重建。至今寺内尚保留风动石和明代石狮,还有清光绪年间之海不扬波、超尘、及碧山岩新楼记等摩崖石刻。

碧山岩寺

厦港堂

从碧山岩寺往东南方向下山,可经过位于永福宫巷10号的厦港堂。此堂为基督教教徒在厦港片区的活动点。礼拜堂虽不如竹树堂、新街堂宏伟,却也历史悠久。

厦港堂

华侨博物院

永福宫巷于思明南路的交汇处是华侨博物院。博物院由陈嘉庚先生带头捐款倡办, 1956年始建,1958年底竣工,19595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魏峨壮丽、洁白庄重的民族形式大楼,正面6层,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在牌楼式的大门上镶嵌着廖承志先生题写的匾额。华侨博物院被著名的英籍女作家韩素英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展览面积2400平方米,展出各种资料、照片1200多件,珍贵文物2000多件,各种珍禽、走兽、水产标本1000多件。

华侨博物院

 华严寺

华侨博物院对面的巷子里有一座华严寺(南溪仔墘9号)。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时有林氏清修女子在此结庐奉佛,日诵《华严经》不辍。后即以华严为其室名。明天启四年(1624),同安梵天寺僧释了凡、释普照驻锡于此,就室拓建殿堂,遂称华严寺。清初,寺毁于兵燹。清康熙年间(1662—1722),有江北陈姓居士重修。康熙四十四年有台湾官员途中遇风,其女忽殁,停棺于此,传说历显灵迹,后欲运棺返乡,屡移不动,遂出资重建寺宇,方得安葬。寺成立碑志其事。抗日战争期间,寺遭日机轰炸,碑版遗佚。抗战胜利后,华侨吴天来慷慨捐资,建造一木石结构平屋,作为信众修持道场。文化大革命中,寺宇被房管局接管。1986年落实政策,产权归还寺院。1994年,香港明伦佛堂住持释悟光竭倾钵资人民币240万元,于1995年初动工,修建大悲殿,增建大雄、弥陀二殿,祖师、功德二堂,流动、寺务二处,斋堂、客堂二厅,以及僧寮禅房等,于2000年仲秋落成。新寺占地52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字形布局,三层半,临街为山门,正面一楼为大悲殿,二楼为大雄宝殿。

华严寺

南华路/城隍庙

沿着思明南路往厦大的方向行走会经过一个红砖别墅群,那是政府于1960年开辟的第二个华侨新村(第一个在中山公园边),由于位于厦门市区以南,故名南华路。南华路地处山麓,一栋栋小别墅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建筑风格与华新路相似。由于毗邻厦大,吸引了不少学生及白领,文艺是这一带咖啡店的基调。南华路上还有座厦门城隍庙,但并非厦门原本的城隍庙。厦门城隍庙本在厦门古城内(中山路旁),即“有城才有城隍”。文革原城隍庙被毁。直至1980年代,龙海人吴天发在南华路11号之2住宅重建厦门城隍庙,后来规模慢慢扩大。庙内供有一尊明代的石狮子和明代的城隍爷。

南华路

南华路城隍庙

顶澳仔(厦大创意商业广场)

思明南路的对面有一个顶澳仔厦大创意广场。因为毗邻厦大、理工学院、华侨中学等,有大量的学生群体光顾。广场及周边巷子内有许多精致的小店铺、咖啡馆及餐饮。

顶澳仔街景

演武池遗址

演武池遗址,位于思明区演武小学西侧,明末清初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前在此操练水师战船。 1961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现存池塘四周坡岸为界。

演武池遗址

沙坡尾

沙坡尾是厦门闹市里唯一的避风坞。明代以前,厦门港是一湾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型,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的美称。早期玉沙坡分为沙坡头与沙坡尾。民国时期,厦门市政督办公署在沙坡尾修建避风坞,并沿用至今。如今沙坡尾仍保持了其原始的渔港模样,在城市建设大兴土木的今天实属罕见。因此许多人把沙坡尾称为最厦门的地方。政府近年来有意将沙坡尾一带的建筑风格保留,并打造成文化创意基地。

沙坡尾

中华儿女美术馆

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前身为厦门渔商码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厦门市政府将厦门市渔市场的旧建筑委托给全国青联中华儿女荣誉董事会,筹建成一座大型专业美术馆,同时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配套。美术馆总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有五大展厅及会议厅、会见室、休息厅、休闲区和美术书店等相关配套。美术馆定期会举办展览,除此之外,还有艺术家的工作展馆以及咖啡厅进驻。

中华儿女美术馆

中华儿女美术馆的前身是厦门鱼市场

旧书店/小渔岛书屋

大学路和民族路上有好几家旧书店收售古旧书籍,本期特别介绍位于厦港大学路3号的老厦门古旧书馆--荒岛图书馆@小渔岛。它是一家集民间公益图书馆和独立书店于一体的悦读空间,在这里除了可以买书可以卖书可以寄存寄售图书,捐赠20本图书即可长期免费外借图书。如今,小小的店铺里已经收集了几千本有关厦门乃至闽南的地方文献。并且每月推出各类文化活动,包括真人图书、读书沙龙、户外采风等。每天9-22开放。

▲小渔岛书店

本文出自《厦门手绘地图》微信。除特别说明外,由映派传媒撰文、配图。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