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地名文化
老厦门趴趴走之中山片区
2020-08-1313:22:42来源:

厦门老市区中山片区属思明区中华街道中山社区辖区。范围北至大同路,东至思明北路,南至中山路,西至鹭江道。取名原由是最繁华的中山路西段贯穿于此片区。

片区景点及推荐路线

中山片区(手绘地图分区非行政分区)包含五条路:大中路、海后路、升平路、镇邦路、思明西路。四条街:新路街、和凤街、布袋街、局口街。十四条巷:惠通巷、南轿巷、棉袜巷、山仔顶巷、局口横巷、十六间巷、南大沟墘巷、棋杆巷、天一楼巷、梧桐埕巷、梧桐埕横巷、土崎巷、大埕头巷、曾姑娘巷。2000年代中期南中广场项目开建,周厝巷一带以及十六间巷、南大沟墘巷部分地段拆迁,其余的部分基本还是保留了旧区的模样。


镇邦路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福建陆路水师提督关定国之弟关镇邦抵御外侮立有战功,后人将其所居住地名为镇邦街,取日光岩水操台题刻“镇邦定国”之涵义。1928年后,厦门开马路,拆岛美街、港仔口、打锡街、木屐街,改镇邦街为镇邦路,路成后长400余米,宽8米。清末民初厦门的金店、钱庄多集中于镇邦路一带。如果问起,现在最厦门的地方在哪里?很多人的回答会是镇邦路。因为镇邦路的骑楼不像中山路那样商业化,也没有经历太多的立面改造。虽然显得几分破旧,还却保留了原先的味道。因此,电影《疯狂的赛车》曾在此取景拍摄,是主角黄渤开车最常经过的地方。

▲镇邦路街景

旧海关大楼

位于海后滩(海后路)的厦门海关始建于1870年,原为两层的楼房,1907年改为三层洋房,其屋顶有英国进口大时钟。1985年拆除旧楼,就地开始建造15层的海关大楼,大楼于1989年建成。海关大楼上有一钟楼,曾经每逢整点会播放《鼓浪屿之波》报时。2011年位于鹭江道的新海关大楼建成,大部分海关部门已搬往新海关办公。

▲海关大楼(1907-1985)

▲海关大楼(1989-2011)(紫日 摄影)

鹭江宾馆

鹭江宾馆位于鹭江道与中山路交汇处,俗称海口。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国庆节正式开业。时称为厦门国际旅行社,后改为鹭江大厦,现称鹭江宾馆。鹭江宾馆是一栋中西式结合的七层建筑,红砖绿瓦,门厅矗立四根花岗岩方形云头大立柱,突出中华传统建筑风格特征。曾是厦门的第一高楼,现今依旧是鹭江道上最具代表的地标建筑。七楼的观海餐厅,是观赏鼓浪屿美景的极佳位置。


中山路步行街

起于公园南路止于鹭江道,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命名。1925年先建桥亭至蕹菜河(今与思明南路交叉口)一段。此段长300多米,路面宽15.2米,人行道各宽3.3米。东接中华路。1928610日展长部分开工,由蕹菜河横过局口街、大走马路、泰山口、镇邦街、至岛美路头。日伪时期更名大汉路,光复后复名。文革时期更名东方红路,1979年将中华路(由公安局大楼起至桥亭街)并入并复名,如今全长1202。中山路是厦门老城区最热闹的商业街,也是闻名全国的一条街。2006年西段辟为步行街,2010年全线辟为步行街,但2012年步行街东段又缩短至古城西路路口。如今中山路沿线有中闽百汇、中华城、巴黎春天、夏商百货等商城。零售店铺的业态则慢慢转向以服务游客为主。主要销售闽台特色食品以及厦鼓特色本土品牌。

▲中山路西段

▲中山路海口望东

胡文虎永安堂

中山路67-71号,是一座5层的屋顶带塔楼的楼房。过去曾是新加坡大华侨,虎标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产业。这幢楼房原来叫永安堂,胡文虎在这里卖过著名的虎标万金油,还办了《星光日报》。日本占领厦门时期这幢楼改称金融组合,是厦门的金融中心。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了星光日报社的社址。194910月厦门日报社成立,这幢楼房变成了厦门日报社的办公大楼。1969年,厦门日报社搬迁到深田内百家村。这幢楼房现在还存在,今为特步专卖店。

▲胡文虎“永安堂”

⑥大中路(大走马路)/原第一百货

今大中路与升平路交界处原先有座文圃山,旁边就是海,因此300年前郑成功在此设立了水操台。郑成功和扈从将领经常策马到水操台训练水师,常走的路叫做“走马路”。以中山路为界,北段是大走马路,1931年拓宽并改名为大中路,南段叫小走马路,现在还保留原来的地名。大中路与中山路的交界处西侧曾经是厦门的第一百货商场。其前身为建于1928-1930年间的“新新”百货店,为钢筋混凝如结构的5层大楼,其中商场面积达1000平方米,原为厦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场,所以有“第一”之称。1952年至1973年先后有厦门市百货商店、中山路百货商店、东方红百货商店等名称,1973年始称厦门第一百货商店。第一百货曾是厦门最红火的百货商场,后因市场变迁,原第一百货逐渐没落。几度易手之后,如今由夏商百货接手经营,但是去第一百货购物的情景仍是老厦门抹不去的回忆。

▲90年代的厦门第一百货

▲中山路大中路口(紫日 摄影)

民主大厦

由大中路至思明西路右拐,可见一栋蓝色外墙的建筑物,门牌66号。为通美纸行老板洪雪堂所建,1935年落成,高6层,占地面积239.8平方米。初时经营厦大旅社。1951年间,厦门市农工民主党最先向业主租用第五层为办公场所,后民盟、民革等民主党派和市政协也先后租用,故从1953年起易名“民主大厦”。1993年厦门市政协在思明西路建成新大楼后迁出,现为厦门市基督教青年会(YMCA)驻地。

▲民主大厦

天一楼(庆让堂)

从民主大厦与政协大厦之间的巷子进去就是天一楼。由同安石浔的吴姓两兄弟建造,落成于1921年,又名“庆让堂”。大楼外貌巍峨挺拔,气势不凡,精雕的花岗岩基座,红砖的墙体,堆塑的西洋花式窗楹,加之以半圆形探出式的门庭及阳台,展现出了一种精致的布局、结构、色彩和雕琢之美。天一楼体量巨大,实有房间60间。解放后成为公房,住户众多,导致多处搭盖,原貌已非,十分可惜。但是仍可够从其宏大的规模以及 精致的局部想象出其昔日的风采。近来,思明区将天一楼一带规划为街巷游的线路之一,已拆除了天一楼门前的平房设置街心花园,修缮了周边街巷的立面以及地面,并在巷口立引导牌坊。相信没过多久,天一楼将再次进入大家的视线。

▲天一楼

威灵殿(圣王公庙)

绕过庆让堂向东,可看到有座建在盘石上的六角亭形的小殿宇,即威灵殿,供奉圣王公(即郭忠福,神称广泽尊王)和太乙真人,庙祀早废。民间传说该建筑下方有一穴名唤蜈蚣穴。古时有蜈蚣精在此,常年作怪害人,当地有南安移民知,故乡郭圣人广德尊王擅克蜈蚣精故回乡请之,镇于蜈蚣穴之上,上筑八卦形制殿堂以镇蜈蚣精。坊间传闻蜈蚣精成为广泽尊王部下,蜈蚣穴不再为乡人所惧怕之所,而成为香火鼎盛之庙宇。除此之外蜈蚣穴更是成为坊间儿童嬉戏游玩之所,常用孩童在此穴上滑梯,久而久之此穴又有一戏称跙尻川石(tshu6 kha-tshng tsioh)”。坊间还流行一种说法为此穴唤蜈蚣穴,在风水坐位上属火口常患火宅故而以道家理论即天一生水,造一殿八卦形制以镇火口。传闻殿内亦供奉安溪清水祖师。作为天一楼街巷游的一组成部分,威灵殿也将被修缮。

▲威灵殿与跙尻川石

风貌建筑

中山片区北部一带街巷错综复杂,同时也隐藏了不少旧时的风貌建筑。除了前面介绍的还有:天一楼巷10号,天一楼巷32号,梧桐埕11号,梧桐埕15号(方毅故居),南轿巷41号等。除了南轿巷41号改为家庭旅社外,其余多数仍为私宅。小巷子都是相通的,最好的方式是无目的的去走,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天一楼巷10号

▲梧桐埕巷11号

▲南轿巷41号

局口街

局口街是乾隆年间就存在的老街,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南北向,长约400米,北接曾姑娘巷,南至中山路。古时该处设有铳局,有局外、局内之分,局外称局口。本厅口、太子巷、桂洲堆均其路段旧称或俗称。局口街北段较为冷清,局口街南段位于思明西路与中山路之间,一直是厦门最热闹的一条街之一。这段长约200米,宽不到2米的小巷中挤着70多家以经营女性服饰为主的店铺,因此亦称女人街。局口街也遍布不少厦门传统的小吃摊,以春卷、臭豆腐、海蛎煎最有名。局口街靠近中山路的街口常常会举办一些活动,与群众、游客互动。

▲局口街街景

▲局口街中山路口的社区活动


本文出自《厦门手绘地图》微信。除特别说明外,由映派传媒撰文、配图。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