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风俗民情
闽南民俗——礼仪风俗之礼俗
2020-09-0417:52:04来源:《厦门市志》

第一节礼俗


厦门历史上因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民间的男尊女卑思想十分突出,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育到婚嫁,都是重男轻女,妇女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旧志载:“乡社中,塔头最严男女之别。莲坂能约束子弟,盖仕族之遗风也。妇女知礼节以见客为耻。道路遇官长,背身远立,在家起避。未见当门倨坐也。”媳妇辈对翁姑(公婆),晨昏要请安,凡事要侍候。日常生活、汤水饮食有主次先后,重男轻女之别。

厦门人好攀亲结友,时兴拜干亲,收契囝,认契父母,结拜兄弟姐妹。社会交际方面诚信重义,重视血缘、亲缘、地缘、学缘关系,有不少“宗亲会”、“同乡会”、“同学会”、“校友会”。平时热情好客,客人来,泡茶接待;贵客到,还要端上甜鸡蛋汤或猪脚面线等点心。路上逢亲遇友,点头问候。

厦门人素有慷慨豪爽、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热心公益的优良品德。平时乐于施舍,喜积德做好事。旧志云:“岛中风俗,好义者多,凡遇义举、公事,众力易擎。”重邻里乡情。邻里(厝边)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千金买厝,万金买厝边”。一家有困难,四邻共扶助。邻里出入十分客气,互打招呼,有事相互关照,互送一些食物或土特产。有亲戚朋友来,互相介绍。如主人不在,邻居也会热情接待。哪家有婚丧喜庆,邻居都会主动帮忙。宗亲观念浓厚,尤其是背井离乡,出洋谋生,遇乡亲倍加亲。海外的“宗亲会”、“同乡会”情系家乡。华侨资助故乡兴学办厂、铺路建桥,已是常事。

厦门有崇尚文明、重视教育的传统。旧志载:“岛中立敬字亭,以惜字纸,买破书、拾遗字焚化者有人。”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塾学蒙馆,交错衢巷,书声相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求学拜师,已成习俗。学生路见师长,要立正鞠躬行礼。

厦门人喜结文艺书社。琴、棋、书、画均有,定期交流,相互学习。如《厦门志》载:“士人好结文社,月有课,课有期,期则团聚角艺,至宵分乃罢。求前辈甲乙之,又得玉屏、紫阳两书院以时鼓励。文气日上,虽市楼、估客,濡染耳目,亦有能拈诗斗韵者。”“围棋、鼓琴亦有擅专门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间也有不少的书画社及文艺组织和收藏协会。

    待人和气,文明礼貌,也是厦门人的传统。“间以负气相角,睚眦小忿,一叶槟榔,两家解释;即宿怨积恨,亦可杯酒言消。”

 20世纪80~90年代,由于政府大力提倡市民立文明公约,树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尚,推动特区文明建设。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小辈向长辈拜年祝寿均是民间常礼。照顾孤寡老人,关心孤儿寡母已成社会公德,公共场所扶老携幼,公共汽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已是普遍现象。敬老院、康乐园、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及各行业的离退休俱乐部、老年活动所(室)普遍建立,老年人得到社会各方的关心和照顾,全市形成了尊老敬老的美德。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