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红色资源
首批10条厦门市红色文化经典线路之七
2020-11-0917:52:41来源:党史征研处


主场馆:厦门海堤纪念馆(电话:2654114)

周边革命遗址:

一、马垅军民团结大榕树(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马垅社123号旁)

二、中共(闽中)厦门工委高崎地下交通站遗址(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高崎2066-2067号)

三、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高崎新村后莲坪)

地图.jpg


主场馆

厦门海堤纪念馆

 

海堤纪念公园.jpg

厦门海堤纪念公园


厦门海堤纪念馆位于厦门市湖里区高集海堤与滨海路交界处,海堤纪念公园内。海堤纪念公园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海堤建设者们艰苦奋战、移山填海的“海堤精神”。中心广场由1953块石块铺成,并设计有6级台阶、17组射线,寓意“1953年6月17日”这一厦门海堤建设的时间。

厦门海堤纪念碑.jpg

厦门海堤纪念碑


作为海堤纪念公园的核心部分,海堤建设纪念馆占地约400多平方米,主要分五部分介绍厦门海堤的历史,采用图片文字、实物道具、模型、雕塑、多媒体等形式,其中珍贵实物有45件,展现移山填海的伟大壮举。

厦门海堤纪念馆.png

厦门海堤纪念



纪念馆的建筑外形以“海浪”为灵感来源,利用海堤条石做外墙,外墙上的大型浮雕生动再现了海堤人“竹笼抛石”的历史场景。

厦门海堤纪念馆内部展陈.jpg

厦门海堤纪念馆内部展陈



周边革命遗址一:


马垅军民团结大榕树

 

马垅军民团结大榕树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马垅社路口,东临嘉禾路。1949年10月15日夜,解放军部队越海登陆作战,天亮时到达马垅村。马垅村村民热情迎接解放军战士,端出热腾腾的地瓜和稀饭分发给战士们,解放军战士就聚集在这棵大榕树下进食补给。

马垅军民团结大榕树11 - 星速看图王.jpg

马垅军民团结大榕树


解放前夕,中共地下组织就在马垅村设点开展工作。其时,村民们所敬重的陈振华、梁明富等地下党同志,向村民们揭露国民党的黑暗腐败统治,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即将前来解救苦难民众。因此,在马垅村,从老人到青年,心底已有了对光明的憧憬。但是,厦门国民党反动当局不甘失败,继续作垂死挣扎,疯狂地对地下党员进行严密追踪和残酷迫害。就在厦门临解放的前几天,当国民党在寨上追捕地下党员的消息传来,村民陈瑞珠、陈敏治勇敢地承担起掩护任务,帮助地下党员叶亚伟(解放后首任厦门市鼓浪屿区区委书记)安全转移到内地。

国民党驻军临溃退前,在塘边山头驻有一个团,常有国民党兵到马垅村来抓民工当挑夫。被抓去的民工中,有陈允和和陈水竹两个青年,他们从国民党兵驻地冒死逃跑回村,沿途看到饿极了的“国军”到处踢门吆喝,强行闯入民宅抢东西吃。因为百姓贫穷,没什么好东西吃,结果“国军”连地瓜、地瓜叶、芋蘅(叶梗)都抢去煮来吃,有的还在人家庭院里架锅煮,煮熟的地瓜已经热气腾腾了。可是他们一听解放军打上来了,来不及填饱肚子,就纷纷仓惶逃命去了。

1949年10月15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的第31军与第29军联合作战,奉命南下解放厦门。解放军部队越海登陆,在敌人密集炮火的封锁下,由于不识水性,黑暗中已有不少战士光荣牺牲在滩涂上和海水中。而英勇冲上岸的战士们,也都浑身湿透,干粮浸泡了海水无法食用。饥寒交加的勇士们一路追击敌人,天亮时部队到达了马垅村。

解放军战士在村民家门外轻轻叩门,用北方话和蔼地叫着老乡、大娘、大伯,请求提供食物帮助。几户村民当即开门,端出稀饭和热地瓜给战士们吃。陈乌葛、乌番两兄弟和陈永定等青年,用竹筐端出一筐筐还冒着热气的地瓜,分到战士手中。后来,许多村民都煮好稀饭,这家端一碗,那家端一碗,送到路旁的大榕树下,接应后续部队。人民子弟兵纪律严明,就聚集在大榕树下和村舍前进食。村民们回忆说,这些战士虽然语言不通,但都很和气。面对食物,解放军官兵互相礼让,和国民党军队完全不一样。

后来,留驻马垅的一部分解放军战士,就分住在村民家里,都打地铺。稍大的厅房住上一个排,小间的住上一个班,2块铺板睡3个人。为了不给村民添负担,部队不久后就用土坯搭草房、垒锅灶,从村民家搬了出去。


马垅军民团结大榕树2.jpg


马垅军民团结大榕树



当年解放厦门时承担“石湖山——寨上——湖里”一线攻坚任务的31军92师274团第一梯队主攻营营长王保田回忆说:“解放厦门攻滩头抢阵地,伤亡惨重,我们许多苏北战士淹死在近海滩涂上,退潮后有的战士腿插泥滩,牺牲时手里还紧紧握着枪杆!我们的部队是能打仗的,拼老命打下了厦门。马垅村是老地下基点村,难怪老百姓那么好。我们打到马垅小山包,进而又攻后埔、塘边一直打到松柏山……当时还完全处在战争的状态之下,可我们吃到了老百姓的热稀饭,那情景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正像王老多次在向下一代作解放厦门专题报告中时常讲的那样,“这些战区老百姓对党、对我们部队的情意是很深的,在战火中送来的不仅仅是热稀饭,更是对指战员的莫大鼓舞,送的是战斗力!”

199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5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王老专程探访了马垅村,来到了当年吃着老百姓送来的热稀饭的大榕树下。现在的马垅村,变化实在太大了,但那大榕树依然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岁月沧桑催人老,大榕树啊大榕树,您是马垅军民情深的见证者! 

 

周边革命遗址二: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

高崎地下交通站遗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高崎地下交通站遗址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高崎2066-2067号。1946年10月,中共(闽中)地下组织在这里建立了交通站,掩护、接送往来于厦门与泉州之间的党内同志。

高崎村一角原貌.jpg

高崎村一角原貌


1946年4月,中共(闽中)厦门工委的成立,为厦门的地下斗争打开了新局面,各方面的工作都逐渐开展起来。为了党在农村的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来往同志安全和食宿的方便,工委决定在厦门与泉州之间建立一个交通站,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指挥部和接送来往同志的可靠据点。

经过分析研究,工委认为高崎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地形地势很好;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在高崎活动过,当地群众对党有一定认识,易于我们开展工作。因此,决定把高崎建设成为一个可靠的地下交通站。

1946年7月,工委委员施能鹤通过家在高崎的缅甸共产党党员林鸿珠,把厦门侨师毕业的党员梁明富、林金妙两位同志,介绍给高崎私立岐山小学董事林清厚。梁明富到该校任校长,林金妙任教员。

高崎地下交通站遗址上新建的民居.jpg

高崎地下交通站遗址上新建的民居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梁明富、林金妙等同志在高崎站稳了脚跟,还启发和引导了林水芋、魏玛福、陈明祥、林振荣、林岐羽等一大批要求进步的同志,紧紧团结在他们周围。1947年2月,林水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高崎地下交通站的负责人。

根据工委要求,交通站建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密切联系群众,进而控制当地的国民党基层政权。掌握基层政权的保长一般是本地人,全村有多少人,各家各户有些什么人,他们都一清二楚,如数家珍。所以,有什么陌生人来往住宿,他们马上就会知道。控制国民党基层政权,对交通站的活动、地下党的安全,关系极为重大。

经过逐个分析研究,通过群众推举,选出林俊担任高崎的保长。林俊是本地人,出身贫苦,为人正直,对国民党统治不满,在村里有一定威望。交通站成员、国民党保民代表陈明祥,多次做林俊的工作;林水芋也经常与林俊接触,促使他成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国民党保长。而林水芋则经党决定去担任保队副。林俊每次去乡里开会回来,都会把会议情况及时告诉林水芋,使我们掌握了敌人的一举一动。当时,国民党推行保甲制度,每个村民都要有身份证,交通站就向保里多拿几张,方便从这里过往的同志。哪位同志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就请保长开个路条。

1947年2月,厦门工委委员施能鹤奉命到安溪开展武装斗争。途经高崎时,由交通站负责人林水芋护送他到同安。因为有了保队副这个“护身符”,一路平安无事。1948年夏天,施能鹤同志在泉州越狱,逃到集美,交通站同志用小船把他接到高崎,然后送到市区。同年秋,有一批同志要撤往内地,交通站成员魏玛福、林德胜用小船把他们送到刘五店。这个交通站还先后接送了郑种植、傅维葵、张其华、周贤文等同志,从没发生过事故。

在完成交通任务的同时,高崎交通站还承担刻印学习材料和宣传品的任务,印刷都是在交通站成员魏玛福家完成的。

湖里区委、区政府为中共(闽中)厦门工委高崎地下交通站遗址挂牌.jpg

湖里区委、区政府为中共(闽中)厦门工委高崎地下交通站遗址挂牌



熟悉高崎的人都知道,解放前高崎是国民党的军事重地,村子周围驻有军队,地下党是在敌人眼皮底下进行革命活动。为了确保安全,高崎交通站的同志想了很多办法来对付敌人。比如,当我们有重大行动时,就派保长、保民代表到要塞司令部邀请那些军官打麻将,拖住那些军官,不让他们闯到村里来。平时也设法同他们“搞好关系”,以免他们来找麻烦。

从1947年至1949年,高崎是地下党一个可靠的交通站。

 

周边革命遗址三: 


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

 

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位于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高崎村后莲坪。1949年 10月 15日,在鼓浪屿战斗打响之后,担负主攻厦门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9军 2个师、第 31军 1个师的先头部队,于当晚 12时,分别由北、西、东北登船起航,驶向各自的预定登陆突破点,对高崎发起全线进攻。

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jpg

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


对高崎滩头的进攻,分三段进行。在西段,第 31军 92师 2个营率先抵达预定登陆点石湖山、寨上。由于这是一片宽约 1000米的淤泥滩,又正逢落潮,淤泥陷没膝盖。国民党守军发觉后,用密集的火力封锁。第 274团 3营 8连 3排 8班长崔金安在排长负伤后挺身而出,指挥全排仅存的 12名战士,攻下山腰地堡,坚守阵地,苦战 4小时,打退敌军 5次反扑,最后在兄弟连队策应下夺取了山头。

在中段,第 29军 85师从高崎和神山两处同时撕开口子。高崎是扼守厦门岛北部的重要卡口,国民党军在这里重兵把守,自吹是“海上堡垒”。但是,当 29军主攻部队的船队趁夜秘密地在高崎东侧的白莲尾、湖莲一线抵滩,先头班越过堑壕时,国民党守军才从酣睡中清醒过来。经激战,16日晨 6时,“海上堡垒”土崩瓦解。同时,另一主攻团也在高崎西侧的神山前沿抵滩,随即攻克神山。

在东段,第 29军 86师在钟宅、下马一线登陆。这里多陡壁,经人工削修,高达三四丈。我两个营在夜色掩护下,顺利登上陡壁时,国民党守军还以为是自己人。国民党军发现上当后,随即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进行反扑,苦战数小时,第 258团 2营只剩 50余人,仍坚守海滩阵地。

16日拂晓,第 10兵团突击部队在 10多公里宽的进攻正面上,全线突破了国民党军在厦门北半岛前沿一线的防御,并迅速地向周围扩张,沿岸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16日下午,我登陆部队基本上控制了厦门岛北部,并且把进攻线推到了岛腰仙洞山、松柏山、园山和薛岭山一线。解放厦门战役一直持续到 17日胜利结束,全歼国民党守军 2.7万余人。

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 (2).jpg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 (2).jpg

后莲坪解放战场遗址

后莲坪解放战场是解放厦门战役的主战场之一,面积为6000~8000平方米。目前,该区域已用花岗岩条石砌筑成海堤,海上滩涂现多已被填埋。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