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智勇救英雄 五二五破狱青史留名
2021-04-1510:54:11来源:厦门日报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党史征研处


思明南路旁边一条小巷里,有一处不显眼的旧楼,如果不是小巷入口处墙上嵌着一块“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石碑,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监狱。91年前的5月25日,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了一次破狱斗争,仅用10分钟,零伤亡,就从监狱成功营救出了被关押的40多名同志,一时震惊海内外。

  获救的革命同志陆续被转移至闽西革命根据地,如涓涓细水汇入革命洪流,投身抗日救国、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事业。厦门五二五破狱斗争,由此在中共党史上留下振奋人心的光辉一页。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共同主办的“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寻访当年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红色故事。

1.jpg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前,放置着纪念雕塑。

2.jpg

  【现场】

  牢房天网老虎凳

  反衬先烈坚贞不屈

  在文史专家彭一万的带领下,记者与槟榔小学11位厦门日报小记者来到思明南路451号——“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参观。外边游客川流不息,不时有人朝巷里探望。

  这座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迄今已有256年历史,1912年厦门本岛和金门地区设置“思明县”,此处改为思明县监狱。现在,这里不仅是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厦门破狱斗争历史陈列”区,一开始,小记者们很兴奋,不论是彭一万的讲解还是破狱斗争展室内的图文介绍,都让他们对破狱当天发生的一切感到好奇。看着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珍贵史料,小记者们争相提问:参与营救的地下党带了什么武器?是怎样伪装的?消灭了几个敌人?彭一万逐一细细解答。

  来到“厦门破狱斗争历史陈列”的刑具展区以及监狱实景区,面对两排门对门的逼仄牢房、头顶用铁丝编成的天网,还有动刑用的老虎凳,孩子们说话渐渐降低了音量。“我感到害怕。”四年级同学谭若曦说,“我之前看过电影《小城春秋》,知道它讲的就是破狱斗争的故事,但真的来到这里,特别是看到关押共产党员的牢房,还有各种刑具,我才真正感受到他们当年所面临的威胁到生命的危险,但当时他们却表现出特别勇敢的一面,让我很感动。”

  “看到你们我很羡慕,你们现在生活得非常幸福。”彭一万对孩子们说,“回望历史,希望你们记住党的恩情,记住先烈们为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作出的贡献。”

3.jpg

  ▲文史专家彭一万为小记者讲述破狱斗争的故事。

4.jpg

  ▲小记者参观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讲述】

  10分钟零伤亡

  救出被关押的40余名同志

  1930年5月25日,一个小贩挎着一篮杨梅在思明县监狱门前叫卖,看守并未留意到杨梅下藏着手枪。这个小贩是共产党人扮的。为营救关押在思明监狱里的革命同志,中共福建省委在这一天发动了破狱行动。

  海上撤离“舍近求远”   接应转移筹划周密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革命活动进行残酷镇压。1930年初,一些在闽南、闽西南地区被捕的共产党员、进步人士陆续被关进思明监狱。当年3月,为纪念北京三一八惨案,中共福建省委领导的厦门反帝大同盟在中山公园举行集会,多名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思明监狱的革命同志增加到40多人。

  “监狱里生活条件极差,又常常被敌人刑讯逼供。这些同志面临被杀害的危险,为了救出他们,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武装破狱。”彭一万说,当年3月下旬,成立了破狱委员会(又称“特别委员会”),有委员5人,分别是时任省委书记罗明、省军委书记王海萍、组织部长谢景德、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王德、省军委秘书陶铸,另有互济会主任黄剑津担任破狱委员会秘书长。与此同时,狱中的同志也积极配合,成立了以刘端生为书记的临时党支部。

  通过探监等方式,参与破狱的同志侦察监狱布局,与狱中同志交换情报。据记载,当时思明县监狱与思明县政府同在一个大院,但进入监狱的门前有人把守。狱中也有多道门,第三进院落中间是两排门对门的牢房,牢房中间有天井,上方有铁丝网,形成密闭空间,“政治犯”就关在此处。

  “被关在狱中的有40多位同志,要都救出来并不容易。”彭一万介绍,为提高营救的成功率,破狱委员会做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充分准备,摸清了监狱日常看守、各类人员,县政府警卫队的情况,以及周边和整个厦门岛的敌人兵力部署。

  破狱委员会组织了武装队和接应队:武装队负责进入监狱实施营救;接应队在外负责掩护和接应。大家还提前规划好了撤离路线。“厦门是海岛城市,因此被营救的同志从海上转移比较安全。”彭一万说,破狱委员会不仅提前准备好船只,海上的撤离路线安排也出乎意料,不是就近转移,而是绕远路送去同安县沿海群众基础良好的彭厝、珩厝(如今属翔安区)。

  精心策划里应外合  我方无一伤亡成经典案例

  5月25日上午9时,6名武装队队员分成3组,陆续以找熟人、探监等名义进入思明县监狱。监狱外的马路上,部分接应队队员扮作游人隐蔽在人群中,其他武装队队员也在监狱外等候行动时机。这一天是周日,不仅路上行人多,便于隐蔽和撤退,监狱里的守备力量也较平日薄弱。

  武装队里有一位队员名叫“客古”,他头戴草帽,身穿长褂。在监狱值班的副看守长卢永忠对他产生怀疑,意图对他搜身。但“客古”长褂下藏着用来剪断牢门锁和镣铐的老虎钳,一旦被发现,整个破狱计划都将陷入被动。千钧一发之际,另一名队员果断拔枪,一枪击毙了这个副看守长。

  枪声响起,门口扮作卖杨梅的小贩的谢姓同志立即开枪将县政府前站岗的警卫打倒,陶铸率武装队员迅速进入县政府,击毙警卫队队长,控制了现场狱警,让他们没法进入监狱支援。此时,冲进狱中的武装队也控制了局面,击毙企图抵抗的看守,用老虎钳剪断大锁打开牢门,把40多位被关押的同志解救了出来。

  等候在外的接应队迅速跟上,按照事先部署,分头带领被营救出狱的同志直奔打石字码头,登上等候已久的两条木帆船,把获救同志全部安全送到同安县彭厝、珩厝。

  彭一万说:“到达彭厝、珩厝的同志受到当地革命群众的热情接待,在合安堂药店等地隐蔽和休息,之后陆续转移到闽西革命根据地。”重获自由的地下党员包括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端生、厦门大学地下党员张汉宗,以及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陈柏生(被捕后由王德接任)等干部。

  从武装队冲进监狱到把获救同志接上船驶离码头,整个行动仅用了10分钟。武装队、接应队毙伤敌警6人,自身无一伤亡。五二五破狱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经典案例而载入史册,极大地激发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热情。

  “厦门破狱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传奇、红色革命的经典,是厦门党史上光辉的一页,开创了在厦革命斗争的新方式、新手段。”彭一万说,“破狱斗争中,共产党人事先深入细致了解敌情,精心策划,充分准备,严密组织,救出全部同志,为后来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链接】

  22年酝酿《小城春秋》  破狱故事流传天下

  在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小说《小城春秋》被显眼地摆放在陈列室的展柜里。《小城春秋》作者高云览,1910年出生在厦门。破狱斗争的英勇传奇让这位进步青年深受震撼,跟朋友提起想把此事写成小说。朋友将消息传到党组织后,一位叫傅树生的共产党员找到高云览,交给他一本记载着“劫狱事件”的油印小册子,嘱咐他不能透露破狱者的真实信息。

  接到党的任务,高云览非常激动。1930年秋末,他揣着小册子,一边教书,一边撰写中篇小说《前夜》。《前夜》被普遍认为是《小城春秋》的前身。但《前夜》未能实现高云览“以劫狱为线索,以地下工作为背景”的写作意图,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环境让他无法安定创作,另一方面是他当年只有20岁,阅历还不够丰富。

  高云览最终动笔写《小城春秋》是在1952年,距1930年已有22年。这些年里,高云览参加过左联,在抗日战场上当过战地记者,后又远赴南洋从事抗日救国活动。他一直保存着那本小册子,他希望能将破狱斗争更好地写出来,为此他这样写道:“我不量力地想用我的生命来写这件党的光辉史诗,写那些死在国民党刀下活在我心灵里的人。”他废寝忘食地创作并六易其稿,1956年,年仅46岁的高云览因病去世,同年底,《小城春秋》正式出版。

  《小城春秋》仅在作家出版社就发行百万册以上,被译成多种文字。1981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小城春秋》走上荧幕。借由小说和电影,厦门五二五破狱斗争壮举传遍海内外。

  【传承】

  现场感悟在线听讲

  唤起百年红色记忆

  走进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内的“厦门破狱斗争历史陈列”,不仅能看到详细的图文资料,也可以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进入由厦门市博物馆开发的线上导览页面,了解更多和破狱斗争有关的历史信息,在线收听讲解,触碰惊心动魄的破狱斗争历史。

  据悉,2005年厦门市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利用旧址布置“厦门破狱斗争陈列”,接待观众参观。“厦门破狱斗争陈列”共分三个部分:破狱斗争展室、刑具(复制)展区以及监狱实景区。其中破狱斗争展室主要借助图片资料详细介绍破狱斗争的经过。刑具(复制)展区和监狱实景区则采取实景再现和场景模拟等方式,让参观者直面历史的残酷,感悟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

  多年来,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他们在这里追忆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厦门市博物馆也在不断地对破狱斗争旧址进行设施修缮和展陈提升,守护厦门人共同的红色记忆。

5.jpg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石碑。

  【声音】

  槟榔小学陆秋凡:

  今天岁月静好

  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第一次踏进真实的监狱,第一次正面接触曾经血腥的斗争,墙面上一段段铿锵有力的文字向我们诉说那激烈英勇的战斗。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是他们用血用命换来了我们如今和平美好的每一天。

  槟榔小学洪阮煜祺:

  饮水思源 心潮澎湃

  参观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通过珍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我心潮澎湃,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对比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我们现在生活实在是太优越了。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饮水思源,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们的勇敢和智慧,珍惜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以英雄为榜样,奋发图强,认真学习,长大后努力为社会、为国家多作贡献。

  本版文/本报记者 郭  睿  通讯员 姚  冰

  本版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