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旧址
▲小记者们参观革命旧址。
同安实验中学校园里,矗立着一栋西式砖木结构双层小楼。曾经是图书馆的它,看起来平平无奇,解放战争时期却是一个孕育着革命火种的据点。中共地下组织在这里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革命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发展活动。革命火种从这栋小楼播撒出去,最终在闽南白区燎起熊熊的斗争烈火。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共同主办的“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同安。本报记者与15名厦门日报小记者、同安实验中学同学实地参观了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旧址,聆听闽西南白区党组织英勇斗争的故事,致敬革命英雄。
【现场】
看视频听解说
小记者上了一堂党史课
走进同安实验中学,来到小楼前,只见楼前立着一块石碑,这就是阳翟图书馆——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旧址。阳翟图书馆始建于1913年,曾是同安近代文化启蒙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抗战胜利后,成为中共闽西南白区地下革命斗争的重要发源地。如今,小楼已被改造为“使命馆”,陈列着大量革命史料、图片和实物。
怀着崇敬的心情,小记者们踏进小楼。
在同安实验中学教师曾华莹的带领下,寻访团走进“鹭岛春晓”“中流击水”“风雨如磐”“迎接黎明”等展厅,端详着一个个还原历史的场景、一件件刻满记忆的旧物、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了解厦门市委机关在此重建和发展的过程,感受老一辈地下工作者的革命风范。
“我们地下党38个人,个个都是好样的,个个都是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参观过程中,一段视频资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视频里,出现了一位老地下党员——原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同安县立初级中学学生党员杨水缄,他神色坚定,忆述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与敌人及叛徒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谢雨田被捕后,被敌人蒙上眼睛,在深夜推至大轮山下,面对枪毙的威胁,他始终不肯暴露身份、出卖组织;王新整为保护党组织安全,放弃转移,二次被捕,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他都咬紧牙关,严守秘密;仅有十几岁的姑娘王瑛,独自往来于福州、厦门和漳州之间,为党组织传情报、送物资……
地下党员的英勇、忠贞深深感动了小记者们。“这些红色故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同安实验中学初一学生岳小丫是使命馆的小小解说员,她说,今后,她将发挥好解说员的作用,向更多人讲述学校乃至同安的革命故事,让更多人从党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本版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本版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除署名外)
通讯员/彭炳华 姚 冰
【讲述】
革命的种子从这里播撒
市委机关选址同中 启蒙师生发展党员
▲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旧址原貌。(本报记者 罗子泓 翻拍)
同安实验中学的阳翟图书馆是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旧址。如今已被改造为“使命馆”,陈列着大量革命图片和实物。
位于阳翟二路777号的同安实验中学(原名“启悟中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是同安县立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同中”)。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底,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闽粤边区临委召开永定会议,决定:“重建厦门市委,选派精干力量,迅速恢复厦、泉、漳、台(湾)党的城市工作。”次年7月,中共闽南地委特派员在厦门浮屿开会,决定厦门市委机关选址同中,并建立组织开展工作。
为什么是在同中?曾华莹介绍说,不论地理位置或者政治环境,同中都占据着诸多有利条件。同安位于厦、漳、泉交通枢纽,同中地处城关外的农村,把据点设在同中,有利于避开国民党监视,放手开展工作,便于把革命火种向四周传播,也有助于将来在周边山区开展游击战。
当时,负责重建厦门市委组织实施者之一的张连经过同安县城车站时,从一张同中招生的广告上,看到同中校长“李安水”的名字,这让张连倍感惊喜。原来,李安水是抗战初期入党的中共党员、莲河抗敌后援会主任、教育界名人,社会威望很高。他认为,在同中借助李安水的影响,一方面便于安插党的骨干,有利于开展上层统战工作,掩护党的活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同中师生出身贫穷农民和城市平民,容易接受革命教育,便于发展党员。
1946年7月,利用李安水在同中担任校长之便,中共闽南地委宣传部长陈华和安溪、惠安两县的党员教师王新整、何家沛入聘同中任教。9月,三人建立党支部。支部决定,“办好学校,做好师生员工的启蒙教育,发展党员,为下一步建立游击基地培养骨干”。
星星之火,开始在同中点燃。
购进步书刊排革命戏剧 革命气息处处洋溢
以同中为阵地,地下党组织积极全面发动宣传工作。
图书馆主任何家沛筹备资金办图书馆,购进了《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粮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大量进步书刊,丰富师生精神食粮;地理课上,陈华讲述苏联与美国、解放区与白区两种社会对比,对学生进行形势宣传和革命教育。同时,以举办时事座谈、排演革命戏剧、演唱革命歌曲等方式,有效地传播了爱国主义思想,提高了师生革命觉悟。由于在师生中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党的力量逐渐增强、党建步伐继续加快。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同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民主氛围浓厚,师生思想活跃,处处洋溢着革命气息。“此时,同中党组织已全面掌握了学校领导权。校长、教务、总务、训导、学生会等都由党员和接受党领导的积极分子所掌握,同中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党的活动据点。”曾华莹介绍说。
1947年7月,同中师生党员共38人,建立了党总支。同时遵照中共闽南地委决定,中共厦门市工委(即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正式成立。据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共产党同安历史》第一卷记载,至1947年秋,中共厦门市工委的组织情况是:同中党总支下属2个支部、安南同地区一个区委10个支部、南安诗淘码区工委所属3个支部、厦门市区6个支部、台湾工委6个支部。至此,革命之火在闽南地区渐成燎原之势。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在国统区,国民党反动当局加紧对中共组织和革命群众实行疯狂迫害。由于叛徒出卖,台湾、厦门、南靖等地党组织先后遭受破坏,党的工作严重受挫。
为避免同中党组织遭遇灭顶之灾,同时也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1948年春,同中党总支作出决定:除第十届学生党员待毕业留校外,其他党员全部分散到周围县市。8月以后,同中党员全部撤离。根据组织安排,他们或以公开职业、或以求学为掩护,在厦门、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海澄等地继续顽强斗争,将革命火种撒遍闽南各地。1949年6月,校长李安水任中共南安县工委书记,总务主任李德文任南安县工委组织委员;图书馆主任何家沛任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教师彭金励任中共同安县工委书记;校医、学生支部书记黄富元,已毕业的学生党员颜德隆、王永炉先后继续负责领导同中党总支工作……
【人物】
李安水:
温文尔雅真君子
滚烫红心藏于胸
厦门市委机关选址同中,李安水是一个重要推手,他以三青团工作为掩护,从事共产党的地下活动。用同安一中原校长、党总支书记庄水淡的话来讲,李安水“穿着白色的衣服,有颗红色的内心”。
1944年秋至1948年春,李安水在同中任校长。同中党支部成立后,他通过师生启蒙教育,不断培养骨干、发展党员。白色恐怖加剧时,李安水和黄富元等党员担起领导责任,一方面安定师生和家属情绪,稳定学校秩序,另一方面,以自己特殊的身份疏通上层工作、设法营救被捕同志。同时,李安水还及时在党内开展教育,增强党员严守秘密,对党忠诚的信念、信仰。李安水的一系列工作,有效保护了其他厦门市委所属组织,为今后的斗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教育教学、为人处事等方面,李安水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离休干部蒋才培曾在李安水任教的南星中学、南安县中学读书,他回忆说,李安水教过英语、公民、历史等科目,且很有艺术天分,会编剧本、能当导演。庄水淡回忆,他曾听李安水的学生叶金铁说“在同中读书三年,从未看见李校长面露愠色”。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一中现在的校歌,也是李安水在同中任教时主持创作的。挹三秀,枕轮岗,碧海滚滚,双溪泱泱;黉舍开圣地,紫阳邹鲁遗风长……“这首歌的词,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是写得极好的。文学色彩颇浓,思想性很强,而且还讲了同安的地理、历史。”庄水淡说。
庄水淡至今仍保存李安水为《第三组毕业同学录》所作序的复印件,他在序中对教师、学生的鼓励语,足见这位校长的渊博学识和对教育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李安水先后担任中共南安县县委委员、副县长和晋江地委干训班副主任等职。不久后,他决定回到校园,最终,倒在了奉献一生的教育岗位上。
小记者感言
黄洪暄(思北小学四年3班):
地址数更 初心不变
我通过这次参观,了解了中共厦门市工委机关地址的变迁:同安初级中学-厦门公园西路-厦门开禾路,不论时光更替、地点变换,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
王渟峰(松柏小学五年6班):
努力成为新时代接班人
同安实验中学的革命旧址上,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他们,依靠学校展开了革命斗争;是他们,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是他们,誓死保守秘密……正是他们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贺程鹏(同安二实小六年6班):
牢记革命历史 致敬革命先烈
在白色恐怖时期,共产党人怀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新时代的我们要牢记革命历史,努力学习,致敬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