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每当熟悉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在耳畔响起,你可知道,这首歌的诞生地就在厦门。
1958年八二三炮战中,厦门禾山第四中心小学(今何厝小学)的13名少先队员主动留在当地支援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接电话线、擦炮弹、站岗放哨、抢修军备路……1961年,以他们的事迹为素材实地拍摄的电影《英雄小八路》公映,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祖国大地唱响。后来,这首歌被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近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主办的“踏寻厦门红色足迹”活动走进厦门何厝小学,十多名厦门日报小记者团成员来到这片曾经炮火纷飞的土地,聆听当年“英雄小八路”队员何佳汝讲故事,追寻队歌诞生的来龙去脉。
位于何厝小学内的“英雄小八路”纪念馆。
本版文/本报记者 陈 冬 许舒昕
通讯员 姚 冰
本版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现场】
听“英雄小八路”故事
小记者齐唱队歌
“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位于何厝小学校内,紧挨着校门。纪念馆大门正中央,镌刻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以及八二三炮战指挥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将军的“英雄小八路”题字。大门两侧分别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厦门颂》的词曲雕刻。
小记者们齐声合唱起少先队队歌,并在少先队队旗下完成“红读小宣传员”宣誓,随后,跟随讲解员林雅丽走进展馆。仔细观看140多幅“小八路”支援前线的图片资料,当年“小八路”们用过的学习、生活、劳动器具等珍贵历史实物,小记者们了解了在八二三炮火中成长起来的“英雄小八路”以及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由来。
当年的“英雄小八路”队员何佳汝,参加完上一场活动后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与小记者们互动交流。回忆往事,何佳汝几度哽咽,她说:“想起那些场景,仿佛就在昨日。”
“英雄小八路”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小记者。“何奶奶,你们当时害怕吗?有没有想过后退?”“害怕。看到民兵伤亡,炸弹把他们的遗体炸飞,特别害怕,但我们没有想过后退。”“是什么信念支撑你们战斗到最后?”“小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英雄人物的故事,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王二小……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扎根发芽。我们的家园被破坏了,我们就要站出来保卫它。”面对小记者们的提问,何佳汝一一耐心回答。
时光穿梭,昔日处于炮战前线的何厝,如今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客厅,孩子们也都过上宁静、幸福的生活。何佳汝告诉小记者要学会感恩,“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你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离开纪念馆前,小记者们与何佳汝合影留念。何佳汝郑重地系上红领巾,她对小记者们说,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
小记者参观纪念馆。
【讲述】
“小八路”在炮火中接电话线
保证阵地通讯联络畅通
在何厝小学,学生们时常能看到一位忙碌的老人,瘦小的身材,系着红领巾,脸上洋溢着笑容,精神矍铄,她总是亲切地称孩子们为“小可爱”。
这位老人,便是当年“英雄小八路”的队员之一、77岁的老党员何佳汝。她曾是何厝小学的老师,退休后,继续留在校内“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当义务讲解员、仓库保管员。
63年过去了,她带领一代代人重拾那段红色记忆,让“英雄小八路”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让队歌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少先队员心中。
160多名少先队员 顶着炮火奋勇支前
何厝村位于厦门岛东澳海滨,背靠虎仔山,与国民党军队踞守的金门仅一水之隔,是厦门的海疆之门,也是厦门的海防前哨。1958年在“八二三炮战”中,何厝成了炮火纷飞的战地前沿。
当时,炮弹像冰雹一样落在何厝土地上,全村85%以上的房子被炸坏,2480间房屋被炸塌。禾山第四中心小学校址“万顺楼”被金门国民党守军100余枚炮弹击中,如今,这座老楼弹痕累累仍然屹立不倒。
1958年7月,在吴潮注老师的提议下,禾山第四中心小学(何厝小学前身)成立“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有160多名少先队员。他们一边坚持学习,一边穿梭在炮火中拥军支前,让战士们更好地投入备战。
炮战的前一天晚上,所有居民被要求转移到后方,然而,支前活动大队的一群高年级队员却偷偷留了下来,顶着炮火、冒着生命危险支援前线的战斗。他们就是大队的13名骨干成员——何明全、黄水发、何佳汝、何大年、何锦治、何亚猪、郭胜源、何亚美、黄友春、林淑月、黄火旺、黄网友、何星赞,其中5名女生。年龄最大的队长何明全不过16岁,而最小的何大年仅12岁。
1958年8月30日,《厦门日报》记者叶峰在《战斗的前沿农村》的报道中,介绍了他们的名字和支前的事迹。现在,13名队员只剩下12人,黄水发已去世。
修路洗衣接电线 哪里需要哪里冲
曾任活动大队组织委员的何佳汝说,大到修公路、挖炮位、擦炮弹,小到洗衣、送水,只要有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都不怕困难冲在前头。
每天,这些队员跑到阵地上,把战士们换下来的沾了污泥、硝烟味的衣服拿到小河边,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学校的走廊里拉起一条条绳子挂起来。遇到下雨天,队员们不仅要冒雨洗衣服,还要用火小心地把衣服烤干。
每天晚上,大家对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缝补被炮火炸破的军衣。在何佳汝的印象中,一晚上补上十几件衣服、熬到次日两三点才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何厝小学内的“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中,就收藏着当年孩子们自制的煤油灯。何厝沿海一带的公路被炸得坑坑洼洼。为让解放军拉大炮、炮弹的车子顺利通过,孩子们挑着石头、红土,一点点把路修整好。
在前沿阵地,有线电话是保证后方指挥部与前方阵地通讯畅通的唯一设备。裸露在外的电话线路,经常被对岸飞过来的炮弹炸断。前线紧张,战士忙不过来,几位队员就跟着战士学会接电线,手拎钳子肩背电线在炮火中穿梭,发现哪里的电话线断了,立刻跑过去第一时间接上。 “记得有一次,刚洗完晾晒好衣服,拿着肥皂回到防空洞,突然一颗炮弹从洞里穿过,顿时浓烟滚滚,战士赶忙将我们抱出来,大家抱头痛哭,庆幸那颗炮弹没有爆炸。”何佳汝说,有人问她,你们不怕死吗?当时他们还是十几岁的小孩,当然也怕死,但是看到村里的乡亲被炸死,房子被炸塌,他们就想保卫家乡。说到这里,77岁的何佳汝依然心潮澎湃。
何佳汝(左一)为小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写剧拍片谱战歌 “英雄小八路”名传天下
1958年9月10日,厦门团市委领导王绥踏着被轰炸过的土地来到何厝村,在一个山洞里找到这13名队员,以团市委名义表彰他们为厦门市“优秀少先队员”,并授予一面锦旗,锦旗上以“前线少年支前大队”为开头,中间五个大字“英雄小八路”。
王添成是当年“小八路”们升学就读过的厦门三中的一名退休教师,曾担任该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兼语文老师多年。1959年9月,“小八路”入学以后,王添成十分关心他们的成长,在深入了解“英雄小八路”的有关情况后,他编写出一部五幕话剧。这部话剧原本的名字叫《英雄学校,英雄人》。当时的禾山区第四中心小学与后坑、前埔等小学成立“前沿联校”,三中与“前沿联校”只隔十多米远。一天,王添成外出散步,看到“前沿联校”内挂着的“英雄小八路”锦旗,触动他的灵感,遂将剧名改为《英雄小八路》,成为后续几部文艺作品取名的蓝本。
1960年春,上海戏剧学院陈耘教授来到厦门,出于宣传弘扬“英雄小八路”精神的目的,王添成毫无保留地拿出话剧原稿与陈耘分享。陈耘非常激动,他随即在这个基础上加工创作,写出八幕话剧《英雄小八路》,作为向国际儿童节的献礼,1960年6月1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在福州公演,演出引起轰动效应。
“英雄小八路”的故事也引起上海电影剧作家周郁辉的关注。他将话剧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在1960年10月到厦门开拍,拍摄地点选在厦门三中,邀请王添成参与现场指导。同年,周郁辉和作曲家寄明来到现场,采访孩子们在前线的所作、所感,同时拿出纸笔构思谱子。不久,初稿完成,孩子们看不懂他们写的简谱,好奇地请求寄明把曲子哼给他们听。何佳汝说,“那就是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旋律。当时我们听了都觉得真好听。”
1960年12月29日,在“慰问前线三军大会”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在厦门江头师部礼堂首次演唱,合唱团成员有“英雄小八路”的成员,王添成老师担任指挥。这首歌是“英雄小八路”的写照,也是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心声。它传达出时代的声音,那就是不怕困难、努力学习、坚决斗争、争取革命胜利的主人翁精神。
1978年10月27日,全国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通过决议,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正式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传承】
“活教材”
传承红色基因
六十余载风雨年华,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早已消散在时代潮流之中。然而,在那段特殊历史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爱祖国爱人民、不怕困难、坚决斗争”的队歌精神却历久弥新。
如今,这群平均年龄78岁的“英雄小八路”退休后仍在发挥余热,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们发挥“活教材”的作用,以个人亲身经历的事件为典型,教育下一代珍惜幸福生活,将革命优良传统和精神传承下去。林雅丽也是受到“英雄小八路”的感染,尽心尽力地做好讲解员工作,讲好“英雄小八路”的故事。
作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诞生地,何厝小学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将队歌精神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与时俱进弘扬和传承队歌精神,引导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当起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每年,学校都会从二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中,招募“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义务讲解员。
两岸统一是两岸同胞民心所向,“英雄小八路”曾以实际行动为维护两岸和平统一贡献力量,如今,何厝小学也通过“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纪念馆等展馆展示心愿,呼吁两岸和平统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小记者感言】
争当好少年
滨东小学四年2班 吴泽睿
我要学习“英雄小八路”人小志坚、勇敢刚强的品质,努力改变自己身上的依赖性强、不积极思考等缺点,继承和发扬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传统,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学习好榜样
滨东小学六年3班 翁和正
在炮火纷飞的前线,他们选择了留下。留在前线时,他们选择了坚持学习,并帮助解放军做力所能及之事。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选择永不后退,毫不畏惧……他们就是英雄小八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努力学本领
滨东小学四年3班 李晏衡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能向“小八路”学习些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爱乡爱国爱党的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积极作为的主动性。更加努力学习本领,发挥我们新时代少年的聪明才智,让中国变得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