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 图说厦门党史(一):清末民初厦门人民的悲惨生活
2021-06-0415:56:07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党史征研处

厦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曾诞生过福建省第一个中共支部、这里曾是福建省的革命指挥中心、这里曾发生过震惊全国的破狱斗争、这里曾走出“钢铁的一群”——抗日烽火中成立的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这里曾是一片革命热土,许多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把鲜血和生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信念坚定、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厦门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厦门的美丽也因为承载了光荣与梦想而更加耀眼迷人。

1631521370695088.jpg

1841 年8月26日,英国军舰入侵厦门港。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8月,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来自英吉利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由此被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包括厦门在内的五个口岸为通商口岸。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从此,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纷至沓来,继英国之后,美国、西班牙、法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厦门沦为我国最早的半殖民地城市之一。

1631519921181854.jpg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厦门被划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图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殖民势力纷纷进入厦门,厦门很快就沦为西方殖民者在中国贩卖鸦片等毒品和掠卖华工出口的重灾区,鼓浪屿则成了不法洋商掠卖华工和贩毒的一个据点,英商德记洋行、和记洋行在鼓浪屿都设有贩运华工的专用码头。据统计,1849年和1854年,运进厦门的鸦片分别达到3200担和3860担,而1845—1853年第一季度从厦门出口华工也多达12261人。

3.jpg

英商德记洋行印制的华工卖身契。

1631519991818461.jpg

英商和记洋行设在鼓浪屿用于关禁华工的“猪仔馆”。

1631520118751331.jpg

被掠卖的华工登船,即将离开厦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侵略者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据,强租厦门海后滩(今鹭江道海后路一带)并企图在此设立租界,厦门人民为收回海后滩主权与之进行了几十年的不懈抗争。

8.jpg

“海后滩事件”档案。

1631520184821435.jpg

1921年5月,英商太古洋行在厦门海后滩擅自建设栈桥和码头,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福建的殖民野心逐渐显露。1897年,日本署理公使内田康哉照会清政府,援引所谓《公立文凭》,要求在虎头山一带和鼓浪屿设立“专管租界”。虽然由于列强的反对和厦门人民的激烈反抗,日本在厦门强划专管租界的阴谋没有得逞,但日本始终怀有独占厦门的野心。1900年8月,义和团运动波及闽南,日本驻厦领事趁此机会,自导自演了焚烧东本愿寺的所谓“厦门事件”,并以此为借口,派军队强行登陆,企图独占厦门。

6.jpg

闽浙总督许应骙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电文。

9.jpg

在列强的强力干预下,日本独霸厦门的阴谋再次破产。“厦门事件”的失败,直接导致山县友朋内阁垮台,并催生了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年1月10日,英、美、德、日等10国驻厦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和《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规例》,鼓浪屿从此沦为事实上的公共租界。次年1月,根据上述两份文件的规定,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作为鼓浪屿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关,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对鼓浪屿税收、城市建设、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实施管理。

1631520343956671.jpg

1902年1月10日,《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在鼓浪屿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签订。

11.jpg

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英文版《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第一页和最后一页。

1631520395641630.jpg

“厦门鼓浪屿会审公堂的一次会审”明信片。

13.jpg

鼓浪屿工部局的外国巡捕。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