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红色记忆 • 英烈篇丨抗日女英雄 ——李林烈士
2022-09-0709:06:39来源:厦门党史方志

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龙溪人,幼年侨居荷属爪哇。14岁小学毕业后随养母回国,进入集美学校读书。在集美学校学习期间,李林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报名参加了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并庄严宣誓:“准备对日作战,为国牺牲。”在抗日爱国运动中,她表现出色,积极参加街头抗日宣传,抓奸商,抵制日货,经常在集会上登台演讲,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她还带头捐献,以实际行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555.png

李林烈士(1915-1940年)


1933年冬,李林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爱国女中附近就是日本兵营,军事演习的炮声常使学校上课中断。有一次,学生们正在自习,日军演习的炮声又起,李林气愤不过,拍案而起:“这还成什么国家!”她紧握拳头说:“总有一天要把这些强盗赶出中国去!”她挥笔写下《读〈木兰辞〉有感》的作文,抒发自己“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爱国情怀。这篇作文被国文老师破格打了105分,又在学校墙报上刊登,对全校师生起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林积极参加上海市大中学生声援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请愿和上海各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很快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并于1936年春参加了抗日救国青年团。

1936年7月,李林离开上海到北平,不久报名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8月,李林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在该校地下党员吕光的帮助下,李林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著作和革命理论,积极参加实际工作,深入平民、士兵和农民中进行抗日宣传。12月,为营救被国民党当局扣押的救国会“七君子”(即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史良、沙千里、王造时),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暴行,李林又一次显示出她勇敢无畏的精神。她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被反动警察击伤头部,头破血流,但她仍忍着剧痛,高擎旗帜,巧妙地用红旗指挥队伍,引导游行队伍前进。李林在抗日救亡斗争中迅速地成长起来,并于1936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底,李林决意投笔从戎,她同一批北平、天津的青年学生一起奔赴山西太原抗日斗争前线。与中共山西工委接上关系后,李林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组织的军政干部训练班。李林在军政训练班时加入了牺盟会,并担任中共军政训练班特别区委员会宣传委员、兼第11连(女生连)党支部书记。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李林主动请战,经组织批准,担任中共雁北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委员。她大力宣传抗日救亡,日夜草拟、印刷、散发传单,到车站、学校等地方去进行宣传发动。日军侵犯大同市前夕,阎锡山和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李林拿起武器,参加抗日游击战争,担任了贺龙领导的八路军120师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队长兼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原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和第五支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雁北第六支队骑兵营。贺龙、关向应等领导很关心李林,认为一个女同志在部队行军打仗不方便,考虑调她到地方工作。李林很感谢首长们的关怀,但一再诚恳地表示,愿意留在部队直接和日本侵略者作战。她的执着请求感动了大家。经过边区特委研究,嘉许了她的雄心,答应了她的要求,任命她为骑兵营教导员。

李林率领这支队伍转战雁北各地,接连取得了许多胜利。同年7月,由于贺龙、关向应的关心和工作上的需要,李林被调到新建立的牺盟会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边委会)任宣传委员,并兼管地方武装。边委会管辖十几县上千个村子,由于人手少,敌情紧张,而且地方上的民运工作远比部队工作来得复杂,工作难以开展。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由李林提出,经边委会认真研究,决定举办干部训练班,就地解决干部问题。李林作为干部训练班的主要负责人,从1938年8月到1940年初,共举办6期训练班,从青年农民、学生和背炭工人中,先后培养干部260多人。这些人被分配到各县区工作,都成为牺盟会的骨干和领导人。

1939年10月25日,日伪军2000多人,从各据点倾巢而出,向洪涛山发动第七次围攻。洪涛山是当时晋绥抗日游击根据地,也是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李林和战友们用“围魏救赵”的妙计,以骑兵袭击日军的老巢岱岳,迫使日军全部撤离洪涛山而返回岱岳。这次战斗粉碎了日军的第七次“大扫荡”,有力地遏阻了日军打通华北和大西北交通运输的企图。

李林英勇善战,英姿飒爽,常常骑着高头烈马,率领骑兵战士冲锋在前,在战斗中练就了能在马背上双手开枪的本领。她领导的骑兵营驰骋长城内外,屡建奇功,战绩赫赫,威震雁北,边区人民交口称赞。日军和汉奸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活捉李林。

1940年1月,李林参加了晋西北军民代表大会,被推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和专署秘书主任。会议期间,贺龙亲切接见了李林,并向全体委员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抗日女英雄,一个华侨大学生能在敌后领兵打仗,值得大家赞扬!”

1940年4月,日军集结同蒲铁路、平绥铁路沿线万余名敌军,采用层层包围、分进合击的战术猛扑洪涛山根据地,开始春季大“扫荡”,情况十分危急。4月25日,地委决定突围,由第六支队和专署政卫连掩护机关转移。午夜时分,担任前卫的第六支队遇到敌人埋伏,部队调转方向时,李林率领的后卫专署政卫连变成了前卫。为掩护部队和领导机关向南突围,李林带领骑兵连战士向村东大沟里冲杀,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并把敌人的火力引开,使大部队得以顺利突围。敌人发觉上当后,疯狂地向李林带领的骑兵连扑来,子弹如雨点般射向他们。李林率骑兵战士浴血奋战,甩开了围追堵截的敌人。但她担心专署机关人员还未突围出来,因此号召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大批同志还处在敌人包围之中,我们有责任去解救他们!”说着,毅然调转马头,率战士们像猛虎般冲回来紧紧咬住敌人,来回冲杀。

李林的回马枪,震惊了那些围追的日伪军,他们没想到冲出去的八路军骑兵部队又杀了回来,不得不重新组织兵力,重点来对付这支勇猛的骑兵。李林与战士们在敌人据守的各个山头东冲西闯拼杀了几个回合后,估计专署机关人员已突围转移,便指挥骑兵战士再次突围。可是,此时敌人已对他们形成新的包围圈。李林和战友们坚持战斗到拂晓,由于众寡悬殊,在激烈的厮杀后,战士所剩无几,敌人却从四面八方涌来。当冲到郭家窑村后的山坡时,紧跟在李林身边的两名战士亦中弹牺牲,只剩李林一人孤军奋战。李林抢占到山上的一座小庙,欲向西冲杀,不幸她的战马中弹倒地,她的手臂、腿部和胸部亦多处负伤。她利用古庙的残垣断壁,一手拿驳壳枪,一手拿小八音枪,一连击毙6个敌人。这时,李林伤势已很严重,驳壳枪的子弹也已全部打光,小八音枪只剩下最后一粒子弹。面对越来越近的众多敌人,李林自知已无力再突围,毅然扣响了小八音枪的扳机,将最后一颗子弹打进自己的喉咙。

李林牺牲的消息传到后方,中共中央妇委从延安发出哀悼讣闻,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等也相继发表社论和悼念文章,称李林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中华民族的英雄”。

1972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山西大同视察时赞誉李林是“民族的骄傲,华侨的骄傲,妇女的骄傲”,指示要好好宣传李林。1990年,厦门市政府在英雄生前学习过的集美中学兴建了李林园,园中央有李林烈士铜像,生动地再现了烈士当年横枪跃马、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英姿。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