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记忆|大同路:昔日厦门“海上繁花梦”
2023-02-1309:15:25来源:厦门晚报

  大同路开建于1929年5月,1930年竣工。《厦门市政志》记载“长1093.6米,宽9.2米。旧城西门至四空井两边人行道各1.8米。关帝庙至史巷两边骑楼人行道各2.7米。工程费4.2万元,收买房屋费12万元。”

当年最热闹的市街

  有着旧街道垫底,1929年大同路的建设只需拓宽而已,无需开山填水,工程不大,但其中却有另一番苦情。

  据当年出版的《厦门市政建设之经过与现状》(《道路月刊》1929年第27卷第1号)介绍,大同路由旧市街史巷、关帝庙、石埕街、火烧街、关隘内拆阔而来,市政会原定马路宽3丈,骑楼人行路左右各1丈,为沿路商民反对,请愿改露天人行路,左右各6尺。

  该文忧虑地说“大同路成将为商场中心,且为内地轮船登岸入内街及赴禾山各乡之冲要路。惟中山路宽5丈,大同路仅3丈,冲要之性质同,而路狭于中山2丈,颇嫌逼窄,且将就旧路辟筑,路线不免曲屈,亦为遗憾,闻当局颇拟改正。”

  然而,大史巷一向为厦埠热闹街区,筑成大路后,繁华更不可一世。

1.png

  昔日的大同路。照片上右面悬挂“永康成百货商场”招牌,远处是“南泰成环球货品商场”招牌( 陈亚元收藏) 

  1935年出版的《最新厦门快览》描述:“厦门市街最热闹,商店货物最繁盛者,莫若大同路。因大同路自百货商场始,绸缎衣料店、金银皮鞋店、参茸行以次,土烟酒糖果金纸香店,各色齐备,无所不有。一入夜间,灯光如昼。尤其永康成、南泰成、大罗公司附近,播音机之互奏,人山人海极形拥挤。故游厦门者,莫不知有大同路,更莫不知大同路夜间之风景为最热闹,似堪称厦门商界在中枢地点也。”

  大同路,从此在厦市商界地位自然不低。民国年间的一些资料显示,厦门市区改建后,最热闹的为大同路,次为思明北路、中山路、开元路等。

  1932年时,大同路千余米的路段上,聚集了商铺350余户,大者洋行途郊,小如香烛镪纸。不过,最具盛名的,还数路面上的百货、绸布和金银诸业。

百货行业三足鼎立

2.png

南泰成广告

  厦门百货行业,起步于“苏广杂货”和“洋货”。

  鸦片战争后,作为通商口岸,欧美洋货大量输入厦门,以经营日用工业品为特点的百货行业应运而生。市场上所见的日用工业品多是舶来货,泛称洋货,有的货源来自上海、广州,称苏广杂货店。这些杂货店可说是百货行业的前身。

  厦埠的百货业,以南泰成、永康成和捷克名气最盛。

  鲁钝《厦门百业鸟瞰》描述1948年的情景:“战后,较大规模之捷克、南泰成、永康成三家,仍旧集中大同路,正如上海之永安、先施、大新鼎足而三,称霸于南京路也。论资格,南泰成最老,它的老招牌,内地顾客印象极深,论人事,永康成乃全班老脚色,而捷克则是新兴少壮派,资力厚,货色多,得摩登男女之欢迎。”

  根据资料,百货大佬南泰成,创于1921年,原址亭仔下,1931年迁到大同路,店铺共三层,营业项目为环球杂货、绸缎布匹、服饰皮箱、钟表五金等,生意极其兴隆,每日摩肩擦踵,络绎不绝。南泰成自设发电机2部,店中光线极为充足,夏天有电扇,尤为凉爽。

  抗战胜利,商业复苏,大同路恢复了战前的繁荣。1948年,黙军《大同路的夜市场》注意到“它比其他街道的行商来得繁荣。白天大同路不论哪间商行,总是仕女如云。其间尤以百货商行,更是热烈非凡。”

绸布业与同英布店

3.png

同英布店旧址

  同在大同路,能与百货业比肩的是绸布业,能与南泰成媲美的是同英布店。

  杨纪波《同英布店》介绍说“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同英布店是南安人卓长福创始的。他先前在漳州自营店铺,名叫‘同兴’杂货店。1930年,他来厦门开店,改‘同兴’为‘同英’,经营杂货和绸布,店址在闹市的中心竹仔街,即今大同路。地利人和,买卖发达。”

  同英布店的成功,唤起多少发财梦。路面上绸布店、绸缎店齐聚,并朝周边的赖厝埕、横竹路、棉袜巷等延展。然而生意难为,美梦难久。1933年之后绸布生意日趋冷淡,再至1935年,纷纷有店家关门歇业。

  《江声报》1935年6月7日《厦门绸布五金店,各减少一半》报道“本市绸布业,在3年前全盛时,计有90余家,年来相继倒歇,今仅存同英、永余、大纶、天元、惠济堂、纶华祥、怡康祥、文裕、怡美、美昌、端章、怡昌、友记、裕兴、三友、兆昌、日新、同时新、新顺隆、和兴、振记、捷记、振大等48家,减至一半。”

  1937年国际形势恶化,全民准备抗战,绸布、百货等业更趋凋敝。

银楼业的畸形繁荣

  战后商界,最热闹的恐怕要数银楼业了。银楼业,一手经营珠宝首饰的加工销售,一手进行黄金白银的收兑买卖。所谓的“金银业”“金银器业”“珠宝业”,都是它的别名。

  大同路面,1932年时有银楼15家,1948年时暴涨至39家。全市银楼总数82家,近乎一半聚于大同路上。银楼业凭着资本优势,插足金融交易,操纵金银黑市。

  官府当局,被逼下达限制令,银楼不得收兑条金,并“严限饰金交易不得超过二两重量”。银楼商家规矩了些时间,但日久生弊,金价黑市东山再起。1948年10月,当局终于痛下杀手,分头突击检查,将大同路的永和、元宝两家银楼的经理解省讯办,大同路的大丰、金城和中山路的宝光等三家银楼,交由地检处诉办。

  惴惴不安的“金银器商业同业公会”,只能登报宣告暂停足金首饰收兑,而“专营代客改造制镶饰品”。

  厦市银楼另一场巨大的风波,则来自1949年5月的“天宝银楼”倒闭。《星光日报》报道“本市大同路‘天宝凤记’银楼与其在中山路所设分号,昨(24)日午后3时许,突俱宣告倒闭。各债权人闻讯,纷持有关单据,围拥该号索款。”

  据说,天宝银楼店东吕天助,生性活络,善结权贵。其以高利息作引诱,吸引各路游资交天宝银楼放息,利息“至少是5分,有的高至7分或9分”。因为战事迫近,存金的人纷纷提现,银楼宣告倒闭,负债总额约计300两黄金。

  当时民众十分痛恨操纵金钞买卖者,称之为“金老虎”或“金蝇钱鼠”。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