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担任过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和厦门中心市委书记的王海萍烈士,用他的聪明才智、革命胆略和艰苦奋斗精神,为福建和厦门党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他献给革命事业的,不光是智慧与才能,还有他和夫人梁惠贞烈士的生命,以及梁惠贞烈士腹中的胎儿。他一家都为革命牺牲了,鲜血染红了厦门的土地!
王海萍的丰功伟绩,足以垒起一座高耸云天的丰碑!
王海萍是海南岛人。从海南岛海口市驱车,沿着两旁椰树林立的滨海公路约走20公里,有一个楼房错落的渔村,名叫堂善村,就是王海萍的故乡了。他是1904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来到人间的,父亲王国榜是当地有名望的小学校长,给他的长子取名王朝鸾,又以“翔林”为字。
1922年,王海萍在琼崖中学毕业后,就离乡背井到上海,就读沪江大学。他天资聪颖,学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1925年五卅反帝斗争风暴中,王海萍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先是加入共青团,后由叶文龙、陈德华(均为海南岛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到北伐军中开展政治工作,吹革命之号角,举革命之火炬,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员。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破坏国共合作,背叛孙中山遗志,大好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福建的反革命政变先于各省,福州是4月3日,厦门是4月9日。那时候,福建全省弥漫着白色恐怖,八闽大地一片血雨腥风!
在革命危急关头的1927年秋,王海萍遵从党中央的安排,临危受命,从上海来到福建。此时,王海萍只有24岁。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迎着刀山火海,勇敢地踏上新的革命征程,来到中共闽南临时委员会(简称闽南临委)所在地漳州。
王海萍来到漳州后,参加了闽南临委的领导工作,同罗明等同志一起,整顿闽南党的组织,高举革命旗帜,发展革命形势。曾经一度比较沉寂的局面,由于闽南临委的加强而复苏,各地党的活动又逐渐恢复了。遭到沉重打击的中共厦门市委,在闽南临委的领导下,继续战斗在反动统治严密的敌人心脏里。
1927年12月4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王海萍在省临委成立会议上,当选为省临委执行委员,兼任宣传部长。他像以往一样,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以火一般的革命热情,艰苦地工作,勇猛地斗争,积极参加省临委的集体领导。
1928年上半年,闽西的平和、永定、上杭、龙岩等县党组织,贯彻执行省委决定,组织领导各县农民相继举行武装暴动,使闽西的革命形势高涨。王海萍满腔热情地支持、讴歌闽西各县的革命创举。他替省临委起草的《为平和暴动告工农兵民众》《致平和工友农友书》,旗帜鲜明,字字铿锵,他写道:“霹雳一声,平和县的工农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起来暴动了!”“这个伟大的革命事实,是福建空前的壮举,是福建工农兵平民自求解放的信号!”在永定暴动之后,王海萍也替省临委起草了一个宣言,号召“全省工农兵群众,一致起来拥护这个光荣的永定工农暴动的胜利,并扩大这个胜利,整个的推翻豪绅资产阶级在福建的统治,建设工农代表会的政权。”
正当闽西各县的武装暴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的时候,省临委派王海萍前往闽西。王海萍是完全支持闽西武装暴动的,怀着对闽西革命壮举的向往,他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贫穷落后的永定县,代表省临委去指导那里的武装斗争。
为了进一步发展闽西的革命形势,王海萍根据省临委指示精神,在永定古木督(村名)召开永定、龙岩、上杭、平和四县负责人会议,分别成立中共闽西特委和闽西暴动委员会,王海萍担任闽西暴动委员会总指挥。
王海萍在闽西的时间不长,但由于他不遗余力的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他推动了闽西的武装斗争,为建立闽西苏维埃政权、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在闽西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年轻的王海萍不知疲倦地工作,检查、指导各地的对敌斗争,足迹遍及闽西南城乡。他的革命热情与对党的忠诚,得到了党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1929年,王海萍担任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5月25日,省委在厦门组织武装破狱,营救被捕的40多位同志,王海萍是破狱委员会五位领导成员之一。
1931年1月,省委书记罗明等同志遵从中央指示到上海,另行分配工作,王海萍代理省委书记。时隔两个多月,3月25日,设在鼓浪屿虎巷的省委机关遭到敌人破坏。秘书长兼组织部长杨峻德、宣传部长李国珍以及王海萍夫人梁惠贞(已怀孕)等同志不幸被捕。王海萍因事到厦门市区幸免于难。三二五事件发生后,王海萍于3月30日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4月下旬才回到厦门。
省委遭到破坏,对福建省的革命事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原在省委工作的同志,有的被捕牺牲,有的仍在狱中,只有蔡协民、曾志、董云阁等少数幸存的同志仍在坚持工作。
党中央根据福建的实际情况,决定暂不重建省委,改为成立厦门和福州两个中心市委。1931年7月17日,在中央巡视员的指导下,成立中共厦门中心市委,王海萍被任命为中心市委书记兼军事部长,领导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的革命斗争。
王海萍又以高度的革命热情,投身到革命洪流中。他经常到漳州红军游击队视察,也深入到以安溪佛仔格为中心的安溪、南安、永春革命根据地指导工作。凡是有党组织活动的地方,就有王海萍的足迹。在他的领导下,闽南各地的革命武装不断壮大,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王海萍还很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他组织出版了《群众周报》(后改为《群众报》)和《战斗》等理论刊物。《群众周报》大量报道工运、学运消息,发表社论,刊登革命歌谣,内容相当丰富;《战斗》从理论上阐述革命道理,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影响。王海萍还重视干部训练工作,经常举办短期训练班,培养各县和基层领导干部,亲自讲授游击战术等军事课。以王海萍为书记的厦门中心市委,还在城市发动募捐,在经济上支援苏区;又动员工人到苏区参加红军,使红军充实工人成分;派遣医生、护士到红军中去服务。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攻打漳州,极大地鼓舞了白区坚持斗争的地下党员。此时此刻,王海萍心潮澎湃,异常激动,他立即发动漳州地区的武装力量和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红军攻克漳州的伟大胜利,大长了革命人民的志气。漳州人民在漳州中山公园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王海萍上台发表演说,热烈祝贺红军攻克漳州,号召漳州人民行动起来,支援红军,巩固和发展胜利!
1932年5月的一天,王海萍在参加完革命会议,途经厦门中山公园秘密接头时,遭遇到跟踪他的国民党便衣特务的围堵。他们一见到王海萍,便立即向他猛扑过来,紧紧把他抱住。王海萍临危不惧,英勇地同敌人搏斗。在搏斗中,他的头部负伤,满头满脸鲜血淋漓。因为寡不敌众,王海萍最终落到敌人手里,后被秘密杀害,尸体也无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