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1931年)
1930年初夏,在厦门西庵宫的一条巷子里,忽然搬来了一个新的住户。主人是一位衣着朴素、瘦高个儿、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年轻人。自此,那冷清清的门庭逐渐喧闹起来,时常听到那些上这里来串门的人亲热地称这位房主人为“老马”。这个老马,就是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长李国珍。
李国珍于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南湖边。
1921年以后,李国珍先后在日本东京成城中学、庆应大学医科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求学。李国珍在留学期间,正逢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先后成立之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和各种宣传、研讨马列主义的书刊在日本广泛流行。李国珍在努力攻读专业之余,大量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及从国内寄去的《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和日本共产党出版的《无产者新闻》等革命刊物,经常和中国留学生一起热烈地讨论挽救中国的革命真理,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通过马列理论的学习,他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4年7月,李国珍因交涉留学生的经费问题,从日本回到海丰。这时,国共两党已开始合作。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全国各地农民运动高涨,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李国珍受到大好形势的鼓舞,积极在青年学生中活动,和他们共同研究社会主义和革命实践问题。他在海丰城南湖边的住所,经常成为这些革命青年聚集在一起探索革命真理的地方。他还在进步学生中组织演剧队,在海丰等地演出田汉的《田阿梅》等进步剧目,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以教育、发动群众。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为打垮军阀陈炯明的反动势力,东征东江、潮汕。原打算返回日本学习的李国珍,根据彭湃的意见,留在海丰参加策应东征部队的工作。东征胜利后,李国珍被选为海丰县农民协会的宣传部主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任《陆安日刊》编辑部主任。《陆安日刊》原是陈炯明办的旧报纸,为了使它成为党的喉舌和革命的武器,李国珍对它进行了彻底的改造。3月16日,《陆安日刊》以崭新的面貌、战斗的姿态复刊了。它旗帜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响亮地喊出了“无产阶级万岁”“马克思主义万岁”的革命口号。
这段期间,正是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李国珍不知疲倦,加倍努力地工作。他在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主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他按照组织的决定,创办了《农工周刊》并亲任主编;他经常替党组织起草文件、报告、宣言、传单。他还组织演剧队到各地巡回演出《山河泪》《朝鲜亡国恨》等进步话剧,有时还亲自登台表演。
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陆安日刊》先后改为《海丰日报》《海陆丰日报》,他继续担任社长、主编。
1926年,李国珍被调任中共海陆丰地委宣传部任部长,成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左膀右臂。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的国民党右派也开始疯狂地逮捕、残杀革命者。为了反抗国民党对革命的叛变,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作出了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时任东江特委委员、陆丰县委书记的李国珍,负责领导陆丰县的起义工作。为了使起义胜利举行,李国珍亲自与陆丰县长、国民党左派人士李秀潘多次谈话,同他一起分析革命形势,希望他起来支持革命,终于取得了李秀潘的支持。随后,李国珍在4月30日晚,巧妙地俘虏了被国民党右派掌握的游击队队长,消灭了盐警队,举行了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的胜利,充分展现了李国珍的领导和指挥才干。
海陆丰武装起义后,敌人惊恐万状,急忙调集反动军队从惠阳和汕头反扑。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被迫于5月9日撤出海丰和陆丰县城,转移到农村坚持斗争。李国珍则根据东江特委的决定,由汕头经上海至武汉向彭湃和恽代英汇报请示工作。宁汉合流后,李国珍又随中央领导同志到南昌,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后随起义部队从赣南、闽西回到粤东。9月23日,起义军攻占潮州,李国珍被任命为潮安县公安局局长。几天后,当他在汕头市开会返回时,潮安已失守。在与敌人的激战中,他的腿部不幸负伤,与部队失去联系,后到日本治疗。
1928年初,李国珍腿伤初愈。当他获知海陆丰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消息后,立即乘船从日本归国。到汕头后,他得悉海陆丰的起义失败了,便决定折回厦门找个立足点,伺机寻找党组织。
为了避免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李国珍化名马义成,到岛美码头当了一名搬运工人。晚间,他拖着一天劳动后已疲惫不堪的身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文章向进步刊物投稿,用他那犀利的笔锋,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战场,同敌人继续战斗。后经日本成城学校一位同学介绍,李国珍到厦门禾山中学帮校长批改学生作业。李国珍是留日学生,博学多才,而且工作踏实,善于团结教师和学生,不久即被聘为正式教员。第二学期,他又被提升为教导主任、代理校长,深得学校器重。
李国珍在厦门站稳脚跟之后,一面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这时他成为《全闽日报》副刊《流霞》的编辑,并不断地写稿,以陈极的笔名在上海进步刊物《创造月刊》上连续发表了《王七豹的出路》《意识的进化》《她的一生》等作品。其中《她的一生》,是李国珍为了怀念在大革命失败后被捕一直没有消息的妻子而作的,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失去联系的革命同志的深切思念。
1928年七八月间,通过在上海工作的留日同学的帮助,李国珍和恽代英取得了联系。翌年春,当陶铸从上海调到中共福建省委工作时,李国珍终于接上了组织关系。从此,他在福建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全部精力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8月后,李国珍历任福建总行委执委,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
1931年3月25日下午2时,设在鼓浪屿的中共福建省委秘书处和宣传部被敌人破坏,李国珍和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杨适等同志同时被捕。福建党组织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被捕后,李国珍化名李仁发。他任凭敌人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气节,未向敌人吐露一字真情。凶残的敌人从他身上捞不到任何东西,绝望之余就下毒手了。
5月1日凌晨3时许,国民党海军当局以提审为名,将经过30多天摧残折磨的李国珍、梁惠贞、郑裕德、林树根等4位同志从狱中押出。
囚车经中山公园向禾山方向驶去。一路上,烈士们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高唱雄壮的《国际歌》……
3时半,刑车到达禾山刑场,在日本时认识李国珍的国民党海军办事处主任林某对他说:“我此刻不能救你了。”李国珍坦然回答:“流血是共产党人份内的事,用不着你救!”
在无畏的革命战士面前,刽子手发抖了,连打两枪也没打中要害。李国珍鄙视地说:“别发抖,瞄准点!”直到第三枪,李国珍才倒在血泊中,把他的生命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