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鼓浪屿建筑博览
2023-09-0210:33:03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网站

 建筑博览,是鼓浪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精粹景观。先说我国传统建筑,如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居民建筑等,在鼓浪屿都可以找到其影子,尤以园林建筑的廓、亭、阁、楼、桥,菽庄花园里样样齐全,如渡月桥,如壬秋阁,如小板桥和四十四桥,如蛇岭花苑长廓,又如用“叠石”的累古而成的“十二洞天”,俗称“猴洞”;依墙而造的顽石山房的石壁和“人造瀑布”。飞檐、斗拱、铺首、漏窗和彩画、琉璃工艺等艺术处理到处可见,增添了园林的丰彩。

  此外,近年陆续建成的:有原鼓浪屿公园中改海底世界;有郑成功高大雕像及浮雕的皓月园;有我国著名妇科专家林巧稚大理石像的毓园;灌木花卉、棕榈婆娑、华果飘香的会桥亚热带植物引种园;陈列厦门千年历史、特区建设概貌的厦门博物馆;颂扬英雄业绩的郑成功纪念馆;以及延平公园和港仔后游泳场、中山图书馆、人民体育场,和有园林建筑风格的鼓浪屿别墅、观海园旅游度假地、鼓浪屿宾馆等,在1.78平方公里中,有这么多功的公园和馆舍,其密度恐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宗教建筑中,有我国传统的寺庙建筑如佛教的莲花庵等,也有基督教的三一教堂和天主教的天主堂等,则是采用西文“十字平面式”的建筑结构,祭坛两侧增加横向空间,高度与正厅相应,形成十字平面,象征基督受难,又适合宗教活动。

  陵墓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之一。古代有地下的地上两部分,并有严格等级之分。鼓浪屿与古代无大官陵墓,但亦有明末清初古墓,即鸡山路旁的郑成功谋士“明志士陈士京先生之墓”,和洋人墓居的“洋墓口”。鼓浪屿成为中西坟墓建筑不同风格的集纳地。

  鼓浪屿之所以成为世界建筑博览,主要是民居建筑,这有其百年来的历史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和掠套,鼓浪屿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缩影——公共租界,有英、美、法、德、日本、西班牙、荷兰、菲律宾、比利时、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等14个国家领事馆,必然带来这14个国家的各自建筑风格。再者,厦门是会工出口口岸,鼓浪屿尚有“猪仔馆”遗址。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居住鼓浪屿有6000多户人家,海外有亲属的超过一半多,散居在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许多人在海外勤劳致富,如印尼华侨黄奕柱、越南会侨黄仲训等,他们“叶落归根”时,必然带回居住国的文化,因之出现建筑风格纷呈的局面。再说,建筑物大多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当进科技发展还没有今日如此之飞跃,这个建筑博览必然是古典的,因鼓浪屿面积小,其建筑物必然是别墅型的。

  古代民居建筑是以家庭为单位,四周封闭式闽南大厝,有二进、三进,甚至有五进、七进的。鼓浪屿的古厝多为平房,多有围墙,前有庭院,有的还有城井。其山墙和屋顶的建筑形式,歇山、悬山和硬山的处理方法都有,各呈风姿;其外墙,采用清水墙和混水墙的均有,以混水墙为主,有的还镶有图案。新式民居,多是中西合璧的“洋楼”,千姿百态,相映生辉。

  建筑博览,还包括鼓浪屿的道路建设,计有29条路和1条巷,其中有滨海大马路,曲折通幽的巷道,陡坡的山道,临街的街道;更值一提的是那条近8里路的环岛路,傍海绕岸,似桥非桥,“跨海穿山”的大道,在我国道路建筑史上恐怕也是仅此一条。此外,还有利用人防工程修建的笔山洞和三丘田通往日光岩、延平公园、英雄山的地下旅游通道,与道旁千姿百态的建筑物相配称,洋楼里传来悠扬的琴声,诗情画意,恐也是世上罕见的。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