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物:锄山英烈苏深渊
2024-02-2916:07:01来源:
锄山村位于翔安区内厝镇西北部,西接同安,北毗南安,群岭耸峙,诸峰秀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锄山村涌现了宋公铺、宋代、宋温、苏深渊等4位抗日烈士,在同安敌后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一首悲壮的英雄赞歌。

“要是四周没人,他就让我把藏在肚兜里的宣传单拿出来。他一手接过,便往墙上粘。”70多年前,宋素华只有3岁,但记忆却像刀刻一样:继父苏深渊将她驮在肩膀上,每日往返于锄山与沙溪间,路过村庄就悄悄地张贴标语、分发传单。她想念生父宋公铺,难忘继父苏深渊。
苏深渊(1921—1945),福建省惠安县张坂镇山内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曾为闽中红军游击队战士,参加了创建闽中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
带着女儿去教书,沿途把宣传单贴村庄
从锄山到沙溪有10多公里的山路。大家眼中再寻常不过的山路,却唤醒了宋素华封存已久的童年记忆,那是继父苏深渊背着幼小的她每天早晚踩踏过的土地。在她的眼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有呼吸有心跳。
当年,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的锄山,一度是同安、南安两地党组织重要的交通站,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此崛起。1940年,生父宋公铺牺牲,宋素华不到1岁。随后,宋代、宋温等抗日民族先锋队骨干也相继被捕遇害。血腥的镇压,没有吓倒英勇的共产党人。1941年8月,中共同安县地下党组织又派出共产党人苏深渊,到锄山接替宋公铺担任党支部书记,并以沙溪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继续领导锄山地下武装斗争。
因为地下革命工作的需要,1941年12月,经由中共党员黄永妙介绍,苏深渊到宋公铺遗孀杨碧家落户。杨碧忍受世俗非议,与苏深渊并肩战斗,继续推进地下活动。白天,苏深渊以教书为名,带着继女宋素华到沙溪小学上课;晚上,他在锄山带领骨干队员发动群众,四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搜集情报,秘密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在沙溪小学里,宋素华坐在加了一层垫子的椅子上跟同学们一起听苏深渊讲课,成了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课后,继父还常常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字,教她背诵唐诗宋词。宋素华说,继父将她视为己出,疼爱有加,呵护备至。
带着妻女到处漂泊,开展革命活动不止步
1942年夏季,黄永妙与苏深渊等一批地下党员在南同交界一带(同安巷东、新圩和南安交界处)开办夜校,秘密组建武装队伍,宣传发动抗日活动。因为杨碧常常以走亲戚的方式为各个地下联络点传递情报,护送地下党员,行踪很快引起了敌人的怀疑。1945年8月,敌人四处抓捕苏深渊夫妇,他们处境十分危险。地下党组织秘密将他们转移到南安水头镇溪南村地下党员郑景空家暂避风头。不久后,苏深渊又带着妻女搬入石井镇的党员宋金花家中。
“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短暂的逗留。为了避免身份曝光,更加秘密地开展地下工作,我们经常不停更换住处。”宋素华说,在石井镇,继父白天仍继续开展地下活动,母亲则给附近人家裁剪、缝纫衣物。不久,他们又辗转到了水井后房一户养土蛏的人家中。户主有五六十岁了,十分支持革命活动,认了杨碧为干女儿作掩护。宋素华的口袋或肚兜里常常装着纸条、宣传单,有时候继父苏深渊会让她去找地下党员郑景空,郑景空就会把几粒糖果塞进她的口袋,并将纸条取走,以此方式来完成情报传递。
狱中留言:再苦也要让女儿读书
1945年8月,国民党福建省保安纵队出动保二团、保九团各两个中队和晋江、南安、同安、安溪四县自卫队及南安、同安两县政务督导团“清剿”周边地区。8月5日,保九团第三大队大队长杨湧率两个中队兵力包围锄山,大肆搜捕地下革命工作者和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在敌人轮番搜捕中,7名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员不幸被捕,最后生死不明。敌军所过之处,杀人如麻,这种残酷罪行,令人发指。
“他身材高大,脸圆圆的,一身青年装打扮。”宋素华坦言,虽然父女相处只有3年多,其间全家人被迫四处“流浪”,但继父苏深渊的形象始终牢牢刻在她脑海中。
那一年,苏深渊将杨碧母女安顿在水头附近的坂兜村,寄宿在杨碧姑姑杨玉家后,便只身外出办事。8月20日,苏深渊在南安县水头执行任务时被敌逮捕,关进泉州监狱。杨碧托锄山邻居宋弼去探监。苏深渊带话给妻子:“再苦再穷也要让女儿素华念书,长大后才有能力为别人为社会做事。”
苏深渊遭受敌人的百般酷刑,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一个月后,他壮烈牺牲。革命队伍遭此洗劫创伤深痛,锄山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也被迫解散。
直到1947年,中共闽中支队地下党员林文庆、黄竹禄、陈火把等人又重整旗鼓,来到锄山继续开展地下革命斗争工作,直到同安解放。
(作者:曾嫣艳、蔡江沈、林淑彬)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