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天地:厦门八景名称之始———读《鹭江志》有感
2024-08-0516:09:34来源:《嘉禾之光》

厦门历史上有大八景、小八景、景外景之设。最早刊载“鹭门八景”的是由薛起凤主纂、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鹭江志》。

《鹭江志》以170多首诗词写景叙事,开厦门史志之先河。“鹭门八景”是:洪济观日、筼筜渔火、阳台夕照、万寿松声、虎溪夜月、鸿山织雨、五老凌霄、鼓浪洞天。每景附有一幅图,由蒋国梁配七绝各一首,林兆鲲配诗词各一首,另有一百来首诗词,作者均为清乾隆年间厦门著名诗人词家,如薛起凤、倪邦良、曾朝英、黄彬、张锡麟、莫凤翔、黄名香等等。

曾朝英以七律《读鹭门八景诸名作聊成短章》殿后:

数尽禾洲景色奇,天然绝胜画图披。

山川楼阁疑三岛,昏晓阴晴改四时。

到处登临堪适兴,因人雕镂各成诗。

个中佳句多崔颢,我欲更题懒构思。

作者把厦门比为东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岛,将为“鹭门八景”题诗者比为唐代诗人崔颢。

这是厦门八景名称之始,也是以诗词写景叙事进入厦门史志之始。接着,道光年间的《厦门志》、民国年间的《厦门市志》也都仿效。

“鹭门八景”的提出,推动了厦门胜景及其命名的拓宽和扩大。到清道光年间,增至十二景。1935年出版的《厦门名胜摄影大观》一书,则列出大八景、小八景,大八景是:洪济观日、鼓浪洞天、鸿山织雨、虎溪夜月、五老凌霄、万寿松声、筼筜渔火、白鹿含烟。小八景是:金鸡晓唱、中岩玉笏、龙湫涂桥、万石锁云、太平石笑、碧山合欢、宝山圣泉、天界晓钟。另有景外景:高读琴洞、风动石等二处。每景除了文字简介外,并附有照片一至四幅,多数附有诗一至二首。

1941年出版的《新厦门指南》全面列出大八景、小八景、景外景共二十四景。景外景是:宝山圣泉(从小八景中移来)、石泉龙液、碧山飞泉、白鹤下田、耸蜡灼天、寿山听蝉、紫云得路、高读琴洞。略作调整的是:阳台夕照复入大八景,小八景中的碧山合欢与景外景中的碧山飞泉合而为一,复入景外景(或者以石笕飞泉代之),增补金榜钓矶列入小八景。

至此,二十四景形成了,虽然有个别资料记载略有不同,但基本格局不变。而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双池浴日、玉沙卷浪、觉性传钟、霞溪绿竹、南普莲香、塔影雁阵等尚不包括在内。这些胜景,除鼓浪洞天以外,其余的都在厦门岛上。

值得一提的是,《鹭江志》整理者江林宣有一大贡献,他在查阅大量史书的基础上,补齐了1998年4月出版的《鹭江志》中《蓝应元序》所缺的49字(标点符号未计):“鹭江前未有志也,驾部黄荔崖始有《嘉禾名胜记》之撰,山川源委,颇得其详,而风土人物盛衰沿革之故,未及焉。梧山薛君,独起。”(据《福建通志》补之)这对了解《鹭江志》编纂的来龙去脉,甚有益处。

综上所述,厦门八景文化,印证了厦门自古以来确实是“海滨邹鲁”之地。2000年9月25日,厦门市在名景评选的基础上,确定了涵盖主要旅游区的二十名景,既充分反映了厦门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展示了厦门美好的发展前景。

可见,《鹭江志》在推动厦门的景观文化建设乃至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让历史文脉深入人心。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