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姓氏志丨厦门这个姓氏贡献了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07-0215:27:52来源:志书工作处

1.webp.png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来自厦门的一个姓氏——蔡氏,以及他们世代传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漆线雕技艺。

1751441462998531.png

      漆线雕,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宋元时期的线雕工艺,是在沥粉和泥线雕等工艺的启发下应运而生。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四个方面: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对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但就漆线雕线雕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因而这道工序成了它的工艺名称,逐渐成了它的产品名。

1751441494168449.png

漆线雕作品《神武大元帅》

      厦门漆线雕技艺已流传三百余年,历经十三代传人,几辈名家千锤百炼,不断精进。它之所以达到今日的精艺,被称为“漆线世家”的马巷蔡氏传人功不可没。蔡氏的传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同安城名噪一时的蔡家作坊“西竺轩”,现在可考的有第八代传人蔡伍祥,第九代传人蔡善养,第十代传人蔡春福兄弟。蔡家世代以漆线装饰佛像为业,在整个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凡有华人供奉寺庙之处大概也都有蔡家工艺所普及。解放后,原来的蔡氏作坊“西竺轩”并入雕塑合作社,变迁为“厦门工艺美术厂”,到现在的“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

4.webp.png

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左图)

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右图)

      厦门漆线雕技艺一脉相承,纵观历史,对漆线雕发展贡献最大的当属蔡氏第十一代传人蔡文沛及其子蔡水况。著名艺人蔡文沛将作坊迁至厦门岛内,并首次将漆线雕用以表现历史人物,跳出了“漆线妆佛”的题材限制,并广收学生,将家门绝技公开于世。蔡文沛之子蔡水况是蔡氏第十二代传人,为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作品《还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作为工艺美术的经典之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他还创新地将许多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成为现代漆线雕生产的主流产品,获得了极大的效益。如今,厦门漆线雕技艺已传至蔡氏第十三代。2006年,厦门漆线雕技艺被原国家文化部认定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漆线雕作品《神武大元帅》被选定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正式国宾礼品,并馈赠与会的国家元首。

1751441539444533.png

      如今,厦门蔡姓后人遍布各行各业,但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以不同方式延续着这份传承。正是蔡姓后人的集体智慧与不懈努力,才让这一技艺从闽南一隅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厦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漆线雕的每一道金线、每一抹彩绘,都凝聚着蔡氏族群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的勇气,也见证着厦门这座城市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中交出的精彩答卷。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