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厦门市委党史方志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动破解方志文化“传播渠道单一、难以触达大众”的难题,通过活化方志资源、创新传播渠道方式、拓展传播阵地平台等实践,探索提升方志文化传播力影响力。2024年6月以来,精心策划推出首期12集《方志·探厦门》系列短视频栏目,在全市地铁、公交、楼宇等户外万屏滚动播出,累计覆盖人群逾3000万人次,有效发挥方志文化教化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助力新时代厦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2024年12月,该栏目入选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2024年地方志网络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名单,并获评省委党史方志办全省党史方志优秀成果影视音像作品类一等等次。
一、创新内容设置,提高方志文化传播的可达性
栏目从内容上着手,努力改变社会大众对地方志书的“厚重”“枯燥”印象,着力提高视频内容的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一是选题得当。紧扣社会大众关心关注和感兴趣的方面,精心设置建置沿革、港口变迁、方言趣谈、名胜古迹、建筑特色、饮食文化、传统习俗、先贤先哲等主题。每集视频围绕一个主题独立成篇,不贪多求全,不面面俱到,着重描述特色亮点,做到简洁精炼。二是突出特色。视频脚本创作坚持以厦门市权威的《鹭江志》《厦门志》《厦门市志》等官修志书为基础,紧紧围绕展示厦门的地情知识、特色文化和人文故事,策划专题专项,呼应广大市民和游客深入了解厦门文史的需求,内容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专业权威。三是强化对比。通过新媒体技术和手段,注重强化先后对比、画面对比、数字对比,以直观、强烈的对比,生动再现历史的巨大变迁、发展的清晰脉络,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令人对厦门的建设成就发出由衷赞叹,不断增强广大受众的家国情怀。
二、创新表现形式,提高方志文化传播的普适性
短视频《方志·探厦门》系列是厦门市首档以地方志为主题的特色数字化栏目,首次用数字化手段活化转化厦门地方志资源,以视频为载体,用镜头语言多维度多角度讲述方志文化,推动其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向大众。一是提升受众体验。栏目主要受众定位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根据当下媒体受众习惯,每集视频控制在5分钟左右,解说词控制在1100字左右,确保观众利用乘车、候船等时机,能够看完相对完整的一集视频内容,增强方志文化普及的便捷性。二是丰富表现形式。采用了“视频+文字解说”的形式,将复杂的历史人文知识配以音乐、画面等元素,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对某些文字难以表达的内容,采用真人演绎的办法,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方志文化。三是注意取长补短。注意吸收传统纪录片和现代短视频的长处,通过“内景叙事+外景实拍”的双场景模式,主播化身“文化导游”,于内景娓娓道来;外景空镜快速切换,传递大量信息。一快一慢形成强烈对比,让受众情绪随着视频节奏而变化,达到同频共鸣的效果。
三、创新渠道方式,提高方志文化传播的广泛性
在栏目的宣传推广上,注意克服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积极探索创新传播渠道方式、拓展传播阵地平台,不断扩大方志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探索户外方式。首次在全市交通工具和户外媒体进行全面投放宣传,与厦门广电集团移动电视合作,发挥渠道优势,将短视频在全市地铁、公交、BRT、轮渡和城市媒体平台等户外万屏进行投放展播。二是突出网络平台。主动对接“学习强国”、“中国地方志”网站、“方志中国”公众号、福建党史方志网、厦门市政府网站、新浪厦门等平台,提供系列短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线播放;定期更新厦门移动电视视频号、“厦门党史方志”公众号播放内容,不断强化网络平台的主阵地作用。三是用好传统方式。通过参加全市“社科文化周”等活动,主动向社会大众推介“系列短视频”。把该栏目制作成数字光盘,结合开展“八进”活动,向全市各机关、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赠送播放,积极推广厦门方志文化,讲好厦门故事。
(作者系厦门市委党史方志室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