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李林: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2025-08-0615:57:17来源:党史征研处

编者按

图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厦门市委党史方志室推出“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专栏,讲述厦门抗战事件、缅怀抗战英烈,追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龙溪(今漳州市龙海区)人,幼年侨居荷属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14岁时随养母回国,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后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先后任中共雁北特委委员、骑兵营教导员、晋绥边工委宣传部部长和专员公署秘书主任等职。1940年4月26日牺牲于山西抗日前线。

立志报国,以笔为枪

14岁时,李林随养母回到故乡福建。半年后,进入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学习。在集美学校学习期间,李林徜徉书海,时常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自由的思想在她心中逐渐萌芽。李林不仅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她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报名参加了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并庄严宣誓:“余誓以至诚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准备对日作战,为国牺牲,如有二心,天人共戮,此誓!”李林先后被选为集美幼师、女中学生自治会代表、文书股长。在抗日爱国运动中,李林积极带领同学到车站、码头检查并烧毁日货,下乡宣传抗日。她经常在集会上登台演讲,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她还带头捐献,以实际行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活动。李林热爱集美的延平故垒、古炮、古榕和“国姓井”,爱听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故事。她热爱文学、体育,能说会写,能歌善舞,能编会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为她以后成长为能文能武、骁勇善战的抗日女英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春,李林北上就读于杭州女中,时常到岳王庙和秋瑾墓瞻仰,学习抗金英雄和爱国女杰的精神。随后,李林转学到蔡元培等人创办的上海爱国女中。爱国女中附近就是日本兵营,军事演习的炮声常使学校上课中断。有一次,学生们正在自习,日军演习的炮声又起。李林气愤不过,拍案而吼道:“这还成什么国家!”她紧握拳头说:“总有一天要把这些强盗赶出中国去!”有一天,李林难以抑制满腔愤慨,提笔疾书下《读〈木兰辞〉有感》,抒发自己“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这篇作文被国文老师破格打了105分,且在学校墙报上刊登,对全校师生起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林积极参加上海市大中学生声援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请愿和上海各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很快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1936年春,她加入了抗日救国青年团。 

同年7月,李林离开上海,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北平,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她大量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担任北平民国大学游行队伍 的旗手。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拦,她告诉护旗的男同学:“如果我倒下了,你们要接过去,红旗绝不能倒。”不久,李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因敬佩列宁而改名李林。 

投笔从戎,驰骋雁北

1936年底,李林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十一连党支部书记。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李林热血沸腾,主动到抗日最前线工作,任中共山西大同工委宣传委员。她不顾炮火的威胁和汉奸匿名信的恫吓,日夜不停地在全城奔走,组织学生上街宣传,刷写抗日标语,散发抗日传单,到工人中发展牺盟会会员。1937年9月中旬,大同沦陷,李林坚持留在敌后,与中共山西工委派来的同志一起到城镇、工矿和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李林不分白天黑夜,每天走家串户,帮群众挑水做饭,爬进窑洞帮矿工背煤炭,与群众促膝谈心,鼓动他们奋起反击日本侵略者。 

1937年11月初,李林和同志们初步开辟了晋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组织了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 (偏关支队),李林任第八支队政治部主任。第八支队成立之初,李林亲自给支队找营房,筹备支队的后勤供给,带领队员们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给队员们上政治课,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第八支队成为雁北地区政治、军事素质较强的模范支队。 

1938年6月,第八支队和第五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独立第六支队骑兵营,李林任营教导员。李林和她率领的部队一直转战雁北各地,接连取得许多重大胜利。骑兵营指战员和根据地的群众称赞李林为“呱呱叫的教导员”。 

1938年9月,李林被调任晋绥边牺盟工作委员会 (以下简称边委会) 任宣传委员。为解决干部严重缺乏问题,边委会决定由李林负责举办干部培训班。李林克服缺乏校舍、教材等各种困难,晚上精心备课至深夜,白天亲自给学员上政治和军事训练课。从 1938年9月至1940年初,李林负责举办了6期干训班,培养了2000多名抗日工作骨干,对建立绥南抗日根据地作了巨大的贡献。 

跃马横枪,洒血平倭

1940年1月,李林任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团体和训练班等500余人被包围。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26日,李林身负重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不愿被俘,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向了自己。 

李林牺牲后,数千名抗日战士和驻地群众,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林牺牲时的血衣几经辗转,送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延安发来唁电,对李林的革命生涯给予高度评价,称她“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社论,称赞李林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