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全面抗战,厦门驻军顽强抵御(上)
2025-08-1116:08:39来源:志书工作处


编者按

图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厦门市委党史方志室推出“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专栏,讲述厦门抗战事件、缅怀抗战英烈,追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对厦门的侵犯愈来愈频繁,日本军舰肆无忌惮地在厦门港口进进出出,形势越发严峻。当时仅有为数不多的海军陆战队驻守厦门,另有白石、磐石、胡里山、屿仔尾四个炮台,及五通、何厝临时炮台和清末购自德国克虏伯的大炮数尊,防守力量单薄。消息传到海外,东南亚各地闽籍华侨和爱国人士同仇敌忾,纷纷来函要求南京国民政府调派得力部队守卫厦门。

8月21日,一五七师临危受命,正式进驻厦门。一五七师师长黄涛,下辖两个旅,六个步兵团,师直一个特务营,一个工兵营,一个通讯营,一个炮兵连,一个担架医疗队,全师约8000人。该师人员配备齐全,武器精良,训练比较有素,厦门人民都寄予厚望。黄涛派出两个团、一个炮兵连进驻厦门岛,并加固炮台及防御工事,其余兵力部署在漳州一带待命。驻厦后,黄涛兼任厦门警备司令,派出市区巡查队加强治安,并勒令喧嚣一时的日本侵闽舆论工具《全闽新日报》停刊,一批罪恶昭著的日本浪人和汉奸被逮捕并枪毙。


1754899803935235.png

一五七师师长黄涛就任厦门警备司令的报道

黄涛毕业于德国陆军大学,留学期间特别前往德国鲁尔区埃森兵工厂学习大炮操控技术,后又前往捷克学习新式兵器三年。黄涛结合上海吴淞口炮台的作战经验,在厦门要塞采取远攻与近守相结合的战略,一方面利用厦门四大炮台克虏伯大炮能远距离重创日本军舰的优势,重新调整火力,又从漳州调来6门新式克虏伯速射炮,架设在云顶岩上,以弥补白石、胡里山炮台炮战时填弹的空隙,编制绵密的火力网。另一方面,从香港、菲律宾进口一千多桶水泥,在胡里山炮台至五通、霞边、香山等海滨要塞同时筑建100多个轻重机枪碉堡,以便近距离击退日本登陆部队。

图2.png1754899819602995.png

 一五七师师长黄涛在厦视察留影

9月3日,日本海军驱逐舰“夕张”“若竹”等3艘舰船来犯。黄涛指挥厦门各炮台反击,压制敌人的炮火。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不负使命,击中日舰“若竹”号,使之失去战斗力,首开中国战区击伤日舰的战绩。另两艘日舰见势不妙,掉头就跑。

此役大胜,全市振奋,特别是侨胞们扬眉吐气,海外祝捷和慰问的电报,有如雪片纷至。海外华侨和社会各界纷纷向驻军捐款、捐物慰问,军民士气大涨。

    

    *本文选自《厦门抗战岁月》,内容有所调整。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