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海峡烽火,厦门民众抗日纪实(下)
2025-08-2809:00:26来源:志书工作处

1938年5月10日,日军登陆五通的当天,厦门工委集合抗日青年的骨干,在鼓浪屿英华中学大礼堂,成立了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简称“厦青团”)。“厦青团”及作为其第9队的“厦门儿童救亡剧团”,为厦门正面抗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全国的其他沦陷区一样,日本侵略者先采取白色恐怖的高压政策,肆意烧杀、奸淫,用残忍的手段来镇压抗日志士,但这些,都没有把人民吓倒。

1756342965848159.png

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

鼓浪屿当时是公共租界,因而那里也就成了抗击厦门日军的“基地”。避难鼓浪屿的一批爱国青年秘密组织了“厦门中国青年复土血魂团”(简称“血魂团”),其成员大部分是船工、小贩、宗教界人士及社会青年,有100多人。“血魂团”内部组织严密,每5人编成1组,他们以难民形式回到厦门本岛,或制作、散发宣传品,或打入敌军内部,截取情报,进行破坏活动。“血魂团”在厦坚持了一年半的斗争,后于1939年10月撤至漳州等地。

国民党特工人员组织的镇压日伪军政头目的活动相当活跃,1939年5月11日,伪“厦门维持会”委员兼伪商会会长洪立勋,在鼓浪屿被击毙。1940年6月28日,日本陆军特务机关长、策划侵略闽南的主角田村丰藏被刺杀。同一时期被除掉的还有汉奸黄莲舫,日本高级特务泽重信等。

国民党派遣的“青年锄奸队”频繁来到厦门,逐魔杀奸,日伪恶棍人心惶惶。1942年7月1日夜,闽南驻军某部乘夜渡海,攻破厦门敌军机枪大炮阵地多处,直捣市中心,击毙敌人数百人。

在厦门艰苦卓绝的抗战史里,厦门籍华侨与在厦台胞秉持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为抗日作出重要贡献。1937年9月,40多名留厦青年台胞组成“台胞抗日复土总同盟”,提出“与祖国同胞站在同一战线,用火与血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殊死战斗”的口号。厦门沦陷后,部分成员奔赴内陆参战,其余继续隐蔽厦门,组成“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与“血魂团”联合作战,袭击日军军事要地、散发传单、宣传抗日。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发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号召,广大爱国华侨节衣缩食,踊跃捐资捐衣,支援药品,毅然投入捍卫中华故土的行列。

1756342988815549.png

1937年8月31日《江声报》关于台胞抗日复土会的报道

为了民族解放事业,1939年10月,“血魂团”20多位团员壮烈牺牲;1940年秋,国民党设于鼓浪屿的潜伏机关被破坏,就义者近10人;1941年冬,潜入厦门奋勇队有63人被俘,全部慷慨就义;1942年,潜伏在敌伪机关的国民党党务工作人员,先后有8、9人被杀……

厦门儿女的高风亮节,同全中国人民一道,书写了一曲不屈不挠的抵抗外来侵略的雄壮史诗。

     *本文选自《厦门抗战纪事》,原文为1995年7月23日《厦门晚报》的刊出文章,作者李闻郅。内容有所调整。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