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姓氏志丨厦门苏姓:从“科技宰相” 到千年望族的传奇
2025-11-0314:27:34来源:志书工作处

1.webp.png

      在厦门这座城市里,苏姓不仅是一个拥有5万余人的大姓,更孕育了“科技宰相”苏颂等一大批人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厦门苏姓的千年历史,探寻这个家族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书写辉煌。

     苏姓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黄帝之孙帝颛顼,得姓始祖为苏忿生。厦门苏姓大多为唐末随王潮入闽的苏益芦山衍派,至今已传千余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厦门苏姓人口达51530人。

1762151435277562.png

同安苏颂公园的“水运仪象台”

      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年),苏益三子光诲在同安葫芦山下建“芦山堂”,成为苏氏芦山衍派的总祠堂。北宋时期,芦山衍派人才辈出,涌现出苏绅、苏颂、苏缄等杰出人物,被誉为“同安三苏”,使苏氏成为宋代同安的望族。

      在苏姓众多杰出人物中,苏颂(1020-1101年)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这位北宋名臣不仅是政治家,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被誉为“科技宰相”。苏颂最伟大的成就是主持研制了“水运仪象台”——集天体观测、天象演示和报时功能于一体的天文仪器。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苏颂制造的水力传动时钟,比14世纪欧洲发明的钟表装置先行了几个世纪。此外,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记载了300多种药用植物和70多种药用动物或其副产品,以及大量重要的化学物质,记述了食盐、钢铁、水银、白银、汞化合物、铝化合物等多种物质的制备,对历史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也有记述;他还著有《新仪象法要》,书中绘制的星图记录恒星1464颗,比当时欧洲观测到的还多400多颗。这位科学巨匠的成就,至今仍让世人惊叹。


3.webp.png

邮票中的苏颂形象

      苏氏家族不仅人才辈出,更形成了独特的家训文化。《魏公谭训》提出了“行完学富,道德先于文华”的家训理念,强调“学识要渊博,学贵于勤”的学习态度,同时倡导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提出“重视科学”的内容,在全国家训中是极少见的,深刻影响了苏氏后人。

      如今,厦门苏姓后裔广泛分布在同安、翔安、海沧、集美等区。在同安洪塘镇苏厝村等地,苏氏族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宗族文化。同安芦山堂、苏厝苏氏祖庙等众多宗祠建筑,都是苏姓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科技宰相”苏颂到今日各行各业的苏姓后人,他们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在科技、教育、文化、商业等众多领域持续耕耘,延续着先祖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