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文化根脉,共筑乡愁记忆。
2025年11月18日上午,《何厝社区志》编纂工作启动仪式在顺济宫广场隆重举行。市委党史方志室志书处、思明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区档案馆、莲前街道领导,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编纂团队代表及何厝乡贤代表等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一承载乡土记忆、联结两岸情感的重要时刻。

◎莲前街道党工委委员,二级调研员刘拥军致辞
编纂村志是为了 “存史、育人、资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全力支持村志编纂工作,为编纂团队提供必要保障。在社区党委、居委会、理事会的精心组织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下,在全体何厝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编纂出一部史料翔实、特色鲜明、语言生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良志。

◎何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建和致辞
从依海而居的闽南村落,到如今坐拥厦门国际商务核心区的现代化社区,何厝的变迁,就是厦门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热切期盼全何厝的居民朋友们,特别是老前辈、老居民、知情人,能够积极贡献力量,踊跃提供线索、史料、老照片、老物件,或者口述亲历的历史,或者经费支持,让何厝的故事能继续代代相传!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张侃致辞
我国自古注重历史传承与修志,国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这正是守住根脉的重要载体。作为主创团队,厦门大学团队将精心撰写,致力于实现学术性与普及性、可读性与理论性的结合,凸显何厝特色,通过创新实践交出一部符合大家期待的优秀村志。


何厝乡贤何冬海在致辞中感慨,曾经何厝村庄历经千年变化不大;如今随着城市改造,大家住进了高楼,虽难以想象百年后村庄的模样,但他坚信,只要宗庙、族谱、村志尚存,何厝人的根就永远找得到,祖先也永远不会被遗忘。何厝理事会会长何进辉则表示这部村志是全体何厝人的“同心曲”,将系统梳理七百余年的共融历程,提炼凝结代代相传的“何厝精神”,呼吁大家以先辈开拓精神为指引、以文化信仰为纽带、以专家学者专业智慧为支撑,共同书写属于所有何厝人的光荣史,让根脉得以传承、乡愁得以安放、文化得以永续。
咚咚咚!
三声锣响,震彻人心!
这声音,是何厝的历史回响,是编纂工作的号角,更是两岸何厝共续文脉的共鸣!随着签订合作备忘录,《何厝社区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座谈交流

启动仪式后,随即召开了编纂工作座谈会。与会领导、专家、社区代表及理事会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明确了志书编纂的核心原则与工作方向。
会议一致认为,村志编纂需牢牢把握“村”的内涵与“志”的规范,将重点放在抢救性收集民间口述史料、族谱等一手资料上,尤其要聚焦乡愁烟火,溯源两岸血脉,留存红色文化与战地记忆等方面,并使其纳入专业保存与管理。记录内容需立足村民本色,聚焦村民的生产与生活,让志书真正散发出浓郁的“泥土香”与动人的“烟火气”。
会议强调,扎实的流程设计与清晰的分工协作是工作的基石,必须以规范化管理推进保障编纂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使这部村志成为留存乡愁、凝聚两岸亲缘的坚实文化载体。

此次村志编纂工作启动之时,恰逢何厝新家园建设步入“圆满收官”的关键期。这不仅是对何厝本土历史文脉的一次系统性抢救与留存,更是一次以文化为纽带,联结两岸宗亲、凝聚社区共识,共同建设未来新家园的精神实践。这部即将诞生的村志,必将成为贯通厦金两地、承载共同历史记忆的心灵纽带,为这片土地的未来发展注入深厚绵长的文化力量。
![]()
![]()